[發明專利]一種蜂窩網絡中的D2D通信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01363.1 | 申請日: | 2014-05-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57518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14 |
| 發明(設計)人: | 王萍;李朋朋;宋媛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4W8/14 | 分類號: | H04W8/14;H04W72/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31219 | 代理人: | 余明偉 |
| 地址: | 20005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蜂窩 網絡 中的 d2d 通信 方法 | ||
1.一種蜂窩網絡中的D2D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D2D終端能夠測量上報的干擾狀態信息,并且能夠接收周圍D2D終端的測量信號,解碼干擾D2D終端的信息并上報至基站;
所述D2D通信方法包括:
基站將小區劃分為專用資源區和共享資源區,其中,專用資源區的D2D用戶占用不同于蜂窩用戶的專用的資源塊,多個互不干擾的D2D鏈路能夠占用同樣的資源塊;共享資源區的D2D用戶能夠與蜂窩用戶占用相同的資源塊;
基站將小區內的D2D通信對進行分簇;一個簇內同時通信的D2D鏈路在頻域上占用不同的資源塊,不同簇內同時通信的D2D鏈路占用同樣的資源塊;
基站為建立D2D連接的發送端D2D-T和接收端D2D-R分配一個相同的專用控制RNTI,由D2D-RNTI表示;發送端D2D-T向基站發送調度請求,在收到基站的調度授權后,發送端D2D-T向基站發送緩存數據量;基站為D2D鏈路分配物理資源塊,設置發送端D2D-T的發送功率上限,指定接收端D2D-R反饋ACK/NACK所占用的物理資源塊位置,并將D2D鏈路物理資源塊的分配信息、發送端D2D-T的發送功率上限、接收端D2D-R反饋ACK/NACK所占用的物理資源塊的位置信息與發送端D2D-T的標記信息,采用D2D-RNTI通過下行控制信道發送;發送端D2D-T和接收端D2D-R在下行控制信道中,檢測到與自己相同的D2D-RNTI時,對該下行控制信道進行解碼;若發送端D2D-T解碼后的信息中,D2D終端的標記信息與發送端D2D-T的標記信息一致,發送端D2D-T準備在所分配的資源上發送數據;接收端D2D-R解碼后的信息中,若D2D終端的標記信息與接收端D2D-R的標記信息不一致,接收端D2D-R準備在所分配的物理資源塊上接收數據,并測量干擾情況;接收完畢后,接收端D2D-R在所分配的物理資源塊上向基站反饋ACK/NACK及干擾狀態指示;基站根據接收端D2D-R反饋的ACK/NACK及干擾狀態指示,進行干擾協調,完成下一次調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窩網絡中的D2D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高QoS要求的D2D用戶或者通過D2D通信能夠緩解網絡負載壓力的D2D用戶劃分到專用資源區;普通D2D用戶劃分到共享資源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窩網絡中的D2D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預留一次調度的時間內的部分頻帶或者預留部分子幀作為專用資源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窩網絡中的D2D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劃分到共享資源區的普通D2D用戶的通信質量不受保障。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窩網絡中的D2D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據小區內D2D終端上報的干擾狀態信息及干擾D2D終端信息,將小區內的D2D通信對進行分簇。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窩網絡中的D2D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2D-RNTI用于基站向D2D通信的兩終端發送兩終端共享的控制信息。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蜂窩網絡中的D2D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至少包括物理資源分配信息和鏈路自適應信息。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窩網絡中的D2D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據D2D終端與基站間的信道狀態和D2D終端上報的D2D鏈路狀態信息為D2D鏈路分配物理資源塊。
9.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窩網絡中的D2D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D2D-R在每個傳輸子幀接收完畢后,在指定的資源上向基站反饋ACK/NACK及干擾狀態指示。
10.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窩網絡中的D2D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包含的控制信息能同時被發送端D2D-T和接收端D2D-R解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0136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