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混合模型的四旋翼飛行器雙重粒度故障診斷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96572.1 | 申請日: | 2014-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84233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3-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岳;姜斌;陸寧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B13/04 | 分類號: | G05B13/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吳樹山 |
| 地址: | 210016***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混合 模型 四旋翼 飛行器 雙重 粒度 故障診斷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航空飛行器故障診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混合模型的四旋翼飛行器雙重粒度故障診斷方法。
背景技術
四旋翼飛行器是一種典型的現代復雜系統,相比于固定翼飛機,它具有更復雜的氣動特性和更特殊的飛行狀態,需要更高精度的數學模型和更穩健的控制律來保證飛行品質和飛行安全。
四旋翼飛行器的傳統建模方法大致分為機理建模和數據驅動建模。機理建模參數可解釋性強,模型外延性好,但對于多變量、非線性以及強耦合等現代復雜系統,則建模難度較大;數據驅動建模不需要過程對象的先驗知識,但模型精度和泛化能力高度依賴于建模數據。因此,僅僅依靠單一建模手段難以獲得高質量的目標模型。
四旋翼飛行器通過四個執行器輸出三個姿態角信號,屬于過驅動系統,能夠有效的提高結構負載能力和響應速度,它在運行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收到外界擾動或發生故障等;該故障是指驅動系統至少有一個特性或參數出現較大的偏差,超出了可接受的范圍。此時系統的性能明顯低于其正常水平;該故障的分類可從不同的方面進行,從故障發生的部位來看,可分為執行器故障,傳感器故障和結構故障。
針對四旋翼飛行器的故障診斷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在診斷方法方面,主要以基于模型的故障診斷方法為主,診斷過程忽略了大量過程變量的數據特性和部分故障信息;
(2)在故障類型方面,大多數文獻考慮執行器故障下四旋翼飛行器的故障診斷,少量文獻考慮了傳感器的故障診斷,而結構故障由于復雜的故障模型和多種多樣的故障類型而極少被研究。
綜上所述,如何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已成為當今航空飛行器故障診斷技術領域中亟待解決的重點難題之一。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基于混合模型的四旋翼飛行器雙重粒度故障診斷方法,本發明對在發生結構故障時,利用基于物理效應分析和非線性度量所建立的混合模型,通過細化數據的粒度級別,可提高故障診斷的準確性,適用于四旋翼直升機結構故障的過程檢測和診斷的可行性驗證。
根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基于混合模型的四旋翼飛行器雙重粒度故障診斷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具體步驟:
步驟A:應用各類物理效應對四旋翼飛行器的影響程度進行分析,根據影響程度將其劃分為主要影響因素和次要影響因素,確定四旋翼飛行器混合模型中的先驗模型和非參數模型的建模范疇,并根據主要影響因素建立先驗模型;
步驟B:針對次要影響因素分析非參數模型中的各類非線性項和耦合項,度量四旋翼飛行器的非線性程度;
步驟C:根據物理效應的影響程度和各項非線性程度,運用模糊推理機選擇合適的參數辨識、線性化方法,建立四旋翼飛行器的混合模型;
步驟D:根據數據的來源和自身物理意義,對四旋翼飛行器的粒度級別進行劃分;
步驟E:采用基于主元分析的過程監測方法,先針對粗粒度級別的數據,確定故障發生的通道,再針對細粒度級別的數據,定位出故障發生的元部件,由此實現雙重粒度故障診斷。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顯著優點在于:一是本發明建立的混合模型充分考慮了各類物理效應對四旋翼飛行器的影響程度,同時避免了由于非線性項和耦合項引起的模型分析、處理上的困難;二是雙重粒度故障診斷方法充分利用各粒度級別的數據信息,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三是利用粗粒度級別的數據,精確到通道級別的故障診斷,為不同通道容錯控制律的修改提供了方便;四是利用細粒度級別的數據,精確到部件的故障診斷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傳統故障診斷方法中結構故障建模復雜、存在多元難題,較好的拓展了故障診斷的范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基于混合模型的四旋翼飛行器雙重粒度故障診斷方法的步驟方框示意圖。
圖2是Z=X×Y型三維圖像示意圖。
圖3是型三維圖像示意圖。
圖4是混合建模的一般過程示意圖。
圖5是針對粗粒度級別的故障檢測(姿態角)示意圖。
圖6是針對粗粒度級別的故障檢測(氣動力矩)示意圖。
圖7是姿態角對故障的貢獻率示意圖。
圖8是姿態角對故障的總貢獻率示意圖。
圖9是氣動力矩對故障的貢獻率示意圖。
圖10是氣動力矩對故障的總貢獻率示意圖。
圖11是機身陀螺力矩對故障的貢獻率示意圖。
圖12是機身陀螺力矩對故障的總貢獻率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9657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