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后置式強真空密實軟地基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96314.3 | 申請日: | 2014-05-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386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23 |
| 發明(設計)人: | 劉根鳴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根鳴 |
| 主分類號: | E02D3/10 | 分類號: | E02D3/10;E02D3/026 |
| 代理公司: | 連云港潤知專利代理事務所 32255 | 代理人: | 王彥明 |
| 地址: | 222000 江蘇省連***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后置 真空 密實 地基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吹填淤泥的軟地基處理技術,特別是一種后置式強真空密實軟地基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用于吹填區域的軟地基處理時,需要對吹填淤泥進行排水加固處理,主要利用真空預壓的方法,真空預壓法在抽真空時,要先后在地表砂墊層及豎向排水通道內逐步形成負壓,使土體內部與排水通道、墊層之間形成壓差,在此壓差作用下,使土體中的孔隙水不斷由排水通道排出,從而使土體固結,但其缺點主要是:造價較高、工期時間長。同時,現有的排水管在使用過程中大都是在平滑的管壁外打有排水孔,并在管壁外套裝有紗布,由于其滲透系數較低、降水深度不夠,延長了排水的時間,耽誤了工期,同時,還會影響工程的施工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了一種工期短、造價低的后置式強真空密實軟地基處理方法。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后置式強真空密實軟地基處理方法,其特點是:
①在吹填好的淤泥區域的表面鋪上化纖編織布;
②按設計標高準備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包括水管管體,在水管管體的外壁沿軸向設有若干條排水槽,所述排水槽沿水管管體的外壁呈放射狀周向均勻布置,在排水管的下部排水槽內設有若干個透水孔,在排水管外包裹有過濾網,排水管的頂部設有過渡光管段;
③將準備好的排水管按設計的密度插入淤泥內,所述排水管排列為若干行,行與行等間距設置;
④在化纖編織布的上面鋪設抽水管,每行排水管設置一根抽水管,所述的排水管通過過渡光管段連接有抽水軟管,抽水軟管再與抽水管相接,抽水管與真空泵相連;
⑤通過真空泵進行強真空抽水;
⑥當淤泥區域的承載力達到設計承載力的1/2以上時,開始在排水管的行與行之間填回填土墊層,墊層厚度不少于30cm;
⑦采用輕型履帶式碾壓機在墊層上進行施壓,同時通過真空泵進行強真空抽水,直至達到設計承載力的要求時,停止施壓,拆除抽水管以及抽出排水管;
⑧填回填土至設計標高,壓實,完成軟地基處理。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每行排水管中管與管等間距均勻布置,管與管之間的間距為70~300cm。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行與行之間的排水管交錯形成連續正三角形布置。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碾壓機在墊層上進行施壓的初始壓力為1500kg~2500kg,每間隔5~7天,重復碾壓一次,總計碾壓3~4次,碾壓的壓力按500?kg?~1500?kg遞增。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墊層厚度為40~60cm。
本發明采用新型排水管,并通過強真空抽水與碾壓相結構的方式,加快了排水管的排水速度,加速了基土中水分的疏干、促使土體固結,提高了地基強度。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后置式強真空密實軟地基處理方法造價低,工期縮短1/3以上,并且提高了工程的質量,節能環保。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后置式強真空密實軟地基處理方法:
①在吹填好的淤泥區域的表面鋪上化纖編織布;
②按設計標高準備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包括水管管體,在水管管體的外壁沿軸向設有若干條排水槽,所述排水槽沿水管管體的外壁呈放射狀周向均勻布置,在排水管的下部排水槽內設有若干個透水孔,在排水管外包裹有過濾網,排水管的頂部設有過渡光管段;
③將準備好的排水管按設計的密度插入淤泥內,所述排水管排列為若干行,行與行等間距設置;
④在化纖編織布的上面鋪設抽水管,每行排水管設置一根抽水管,所述的排水管通過過渡光管段連接有抽水軟管,抽水軟管再與抽水管相接,抽水管與真空泵相連;
⑤通過真空泵進行強真空抽水;
⑥當淤泥區域的承載力達到設計承載力的1/2以上時,開始在排水管的行與行之間填回填土墊層,墊層厚度不少于30cm;所述墊層厚度最好為40~60cm。
⑦采用輕型履帶式碾壓機在墊層上進行施壓,同時通過真空泵進行強真空抽水,直至達到設計承載力的要求時,停止施壓,拆除抽水管以及抽出排水管;
⑧填回填土至設計標高,壓實,完成軟地基處理。
每行排水管中管與管等間距均勻布置,管與管之間的間距為70~300cm。行距與管距可以相同,全部排水管形成連續正方形布置。
如果吹填的淤泥含沙質較多,管與管、排與排的間距就可以增加到2~3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根鳴,未經劉根鳴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9631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浸膏混合罐
- 下一篇:一種基于模板法的單價離子選擇性復合膜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