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降低D2D帶內干擾對蜂窩傳輸的影響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92499.0 | 申請日: | 2014-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101250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4 |
| 發明(設計)人: | 李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24/02 | 分類號: | H04W24/02;H04W28/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11256 | 代理人: | 鄭立柱 |
| 地址: | 201206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降低 d2d 干擾 蜂窩 傳輸 影響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的基站中用于降低D2D帶內干擾對蜂窩傳輸的影響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基站將D2D資源池配置為包括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的資源池,第一區域為受限制的D2D資源區并且第二區域為非受限制的D2D資源區。此外,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的用戶設備中用于降低D2D帶內干擾對蜂窩傳輸的影響的方法,該方法包括用戶設備根據從與其通信的基站所接收到的信號的信號質量確定于用戶設備相關聯的第一位置狀態信息;以及用戶設備根據第一位置狀態信息進行相應的D2D資源選擇。依據本發明的方法通過對D2D資源池進行分區,具體地配置為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并且對用戶設備進行分組從而能夠有效地降低D2D通信對蜂窩傳輸的干擾。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信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的基站和用戶設備中用于降低D2D帶內干擾對蜂窩傳輸的影響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LTE D2D的研究中已經確定了D2D信號將會占據部分的上行蜂窩資源(即用于FDD的上行載波和用于TDD的上行子幀),如在圖2中針對FDD的情形。在實踐中,D2D信號將占據一些周期性的上行子幀,其中,為了支持正常的下行鏈路蜂窩傳輸,仍然必須傳輸上行鏈路蜂窩控制信號(即PUCCH)。也就是說,在D2D子幀中,蜂窩PUCCH信號必須與D2D信號通過FDM進行復用,如其在圖2中所示出的那樣。另一方面,根據帶內輻射干擾的建模如在“3GPPTR38.843V12.0.1,“Study on LTE Device to Device Proximity Services-radioaspects”中所描述的那樣,蜂窩PUCCH信號承受著來自D2D信號的帶內干擾。在圖1中示出了一個帶內輻射干擾模型的一個示例。
因為上行鏈路PUCCH信號(即ACK/NACK、CQI反饋等取決于PUCCH的格式)在支持下行鏈路數據傳輸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所以來自D2D信號的對于蜂窩控制信號的帶內輻射干擾必須解決。本發明旨在解決該技術問題。
圖1示出了基于在“3GPP TR38.843V12.0.1,“Study on LTE Device to DeviceProximity Services-radio aspects”所描述的建模方法的帶內干擾的一個示例,其中,參數更新為{W,X,Y,Z}={3,6,3,3}。
在之前的RAN1(在RAN1-77之前)會議中,廣泛地討論了D2D信號的帶內輻射干擾對于蜂窩信號的影響。根據進度表,該技術問題將會是即將召開的RAN1-77會議的重要的議題。
直至如今,現有的關于該技術問題的最好的解決方案是通過針對D2D信號使用功率控制,該方案已經在本發明的發明人之前所提交的申請號為201410041266.0的中國專利“一種對傳輸功率實施控制的方法”中提出了。
在該專利中很好地控制了對于上行鏈路蜂窩信號的帶內輻射干擾。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點。最主要的缺點在于由于使用了功率控制,D2D信號傳輸功率對于不同的D2D用戶(離基站eNB越近則所使用的D2D信號傳輸功率越小)來說并不一樣,所以D2D傳輸范圍也不一樣。這對于D2D傳輸來說并不是理想的屬性。
發明內容
根據上述對背景技術以及存在的技術問題的理解,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種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的基站中用于降低D2D帶內干擾對蜂窩傳輸的影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所述基站將D2D資源池配置為包括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的資源池,其中,所述第一區域為受限制的D2D資源區并且所述第二區域為非受限制的D2D資源區。
本發明的發明人創新地利用基站來將D2D資源池配置為包括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的資源池,其中,所述第一區域為受限制的D2D資源區并且所述第二區域為非受限制的D2D資源區。以這樣的配置能夠將D2D資源池進行分區,以便針對不同的用戶設備配置其或者由其自主地選擇不同的資源區域加以使用,進而能夠有利地降低D2D帶內干擾對蜂窩傳輸的影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9249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