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189421.3 | 申請日: | 2014-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01889B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27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志華;夏建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11/128 | 分類號: | B22D11/128;B22D11/1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黃春松 |
| 地址: | 215628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鑄機 中的 裝置 | ||
1.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輥子本體,輥子本體由輥身、以及位于輥身兩側的兩個軸頭組成,輥身呈中空管狀結構,輥身內孔兩端為喇叭形開口,每個軸頭內分別開設有軸向貫穿軸頭的通孔,兩個軸頭分別伸入輥身兩側的喇叭形開口、并與輥身密封固定,使兩個軸頭的通孔同時與輥身內孔相通而形成冷卻水路;輥身通過分別套設在兩側軸頭上的軸承活動支承在一對軸承座之間,每個軸承座的內側分別一體設置有軸肩,每個軸承座的軸肩分別伸入同側的喇叭形開口,在每個軸肩的外壁上沿周向分別開設有U形導流槽;在每個軸承座的外側分別密封安裝有套設在軸頭上的軸承座端蓋,在每個軸承內側的軸頭外壁上分別沿軸向設置有第一鋸形齒,在每個軸頭上與軸承座端蓋相套接處的軸頭外壁上分別沿軸向設置有第二鋸形齒,第一鋸形齒與第二鋸形齒的齒向均朝向遠離軸承的方向設置,每個軸頭分別通過第一鋸形齒與軸承座間隙密封、并通過第二鋸形齒與軸承座端蓋間隙密封;在兩個軸頭的外側分別設置有與對應軸頭內的通孔相連通的進水導流件與排水導流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軸肩內孔呈內徑由內至外逐漸增大的錐形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特征在于:軸肩的錐形內孔的錐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角度為1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特征在于:輥身內喇叭形開口的錐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角度為1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導流件呈中空管狀結構,進水導流件的一端與對應軸頭的通孔相連通、另一端伸出軸頭,在進水導流件外端的外壁上一體設置有引流套,引流套呈內徑從靠近軸頭一側向遠離軸頭一側逐漸增大的錐形設置,引流套的錐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角度為6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導流件呈中空管狀結構,排水導流件的一端與對應軸頭的通孔相通、另一端伸出軸頭并封閉,在排水導流件的外圓周壁上開設有若干與軸頭通孔相通的排水通孔,在排水導流件外端的外壁上一體設置有引流套,引流套呈內徑從靠近軸頭一側向遠離軸頭一側逐漸增大的錐形設置,引流套的錐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角度為60°。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軸頭與輥身之間螺紋連接,并在軸頭與輥身的結合縫處連續(xù)周向焊接固定。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每個軸承座端蓋內壁的中間位置分別沿周向開設有U形排水槽,在每個軸承座端蓋的外側面上分別開設有與U形排水槽相連通的徑向排水槽。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鑄機中的托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鋸形齒與輥身之間、且靠近第一鋸形齒的軸頭外壁內凹形成沿周向設置的U形導流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89421.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