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檢測TET2突變的引物、試劑和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188779.4 | 申請日: | 2014-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410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12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孫翠蓮;黎洪奮;陳奕磊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鄭州艾迪康醫(yī)學檢驗所(普通合伙) |
| 主分類號: | C12Q1/68 | 分類號: | C12Q1/68;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黎雙華;徐關(guān)壽 |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鄭州市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檢測 tet2 突變 引物 試劑 方法 | ||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檢測TET2突變的寡核苷酸和方法。
背景技術(shù)
TET2(the?Ten-Eleven-Translocation?oncogene?family?member2)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抑癌基因,TET2基因位于染色體4q24上,由于剪切位點的不同,分為三種亞型。其中亞型1在造血組織,尤其是在粒細胞上高度表達。TET2亞型1全長約133kb,包含11個外顯子,大部分TET2突變都發(fā)生在亞型1的編碼區(qū)上,廣泛分布于TET2各個外顯子區(qū)域的不同位點上,盡管不存在明確的突變熱點,突變還是以第3號及11號外顯子上為多。TET2位于染色體4q24的斷裂點,而這個斷裂點也同時包括許多其他AML相關(guān)的染色體改變,如t(3;4)(q26;q24),t(4;5)(q24;p16),t(4;7)(q24;q21)和del(4)(q23q24),因此可以推斷TET2突變與AML的發(fā)生具有一定的相關(guān)性。利用包括細胞遺傳學、比較基因組雜交(CGH)及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序列分析等方法已確定TET2基因作為MDS、AML及MPN等髓系腫瘤的候選腫瘤抑制基因。Delhommeau等已有測序分析表明MDS病例中有19%的TET2基因突變,繼發(fā)性AML(s-AML)中發(fā)生率為24%,在慢性粒單核細胞性白血病(CMML)中也有22%的表達,在MPN中發(fā)現(xiàn)12%的突變發(fā)生率。由此,TET2基因成為與多種髓系腫瘤的高度相關(guān)的一種新型分子學標志。TET2的缺失或突變,目前已成為髓系腫瘤分子學異常研究方面的熱點。TET2基因突變頻繁的出現(xiàn)在各種髓系腫瘤中,與疾病的發(fā)生和預后相關(guān)。TET2突變是MDS的一個獨立的有利預后指標,對于CMML患者則為預后不良的指標,在有CEBPA突變和(或)NPM1突變但無FLT3-ITD的CN-AML患者提示著不良預后。TET2突變對SM的表型有相對獨立的影響,但對SM預后影響仍有待研究。
目前,可用基因突變檢測的方法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ssCp)、基因測序和熒光定量PCR等。ssCp技術(shù)相對簡單,但酶切位點易受基因變異影響,影響結(jié)果判斷,由于方法本身的技術(shù)限制,檢測靈敏度低。采用熒光定量PCR法檢測TET2基因外顯子突變,由于檢測的外顯子序列較長且沒有明確的突變熱點,需要設(shè)計多對引物及探針,這樣檢測成本高,且存在漏檢的可能性。
Rocquain等報道了檢測TET2的方法,但該方法檢測價格昂貴。在其他的方法中,都不能在相同的反應程序中一次性將TET2多個突變位點擴增出來,需要針對不同的突變位點設(shè)置不同的反應條件,這增加了檢測時間和操作步驟,甚至會發(fā)生條件設(shè)置錯誤等操作失誤,影響最終結(jié)果。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檢測TET2突變第3-11外顯子突變位點的PCR擴增引物,包括:
TET2?exon?3-1F???ATTAGCTGGTAATTTTGATC;
TET2?exon?3-1R???CTTAAAAACAAGGCAGTGCTAATG;
TET2?exon?3-2F???GAAATTGAAACAAGACCAAAAGG;
TET2?exon?3-2R???TGAGCTTTGCTTGAAGTAAGCAC;
TET2?exon?3-3F???GTGATGCTGATGATGCTGATAA;
TET2?exon?3-3R???GATGGGATTCCGCTTGGTGAAAAC;
TET2?exon?3-4F???ATAACCCACCAATTTTTGGTAG;
TET2?exon?3-4R???CATTATGAGTCTCGAACTCGCTTG;
TET2?exon?3-5F???TGAGCCATTTTCAAACTCACACC;
TET2?exon?3-5R???CTGAGTCTTGCCATAGTCAGATGCA;
TET2?exon?3-6F???GCAAAGGTACTTGATACATAAC;
TET2?exon?3-6R???AGAATTAGCAAATTTATCTTCAGATAT;
TET2?exon?4F?????TTAGAGCCCTTAATGTGTAGTTGG;
TET2?exon?4R?????GTAGTGTTGGCAACCCTAGAATAG;
TET2?exon?5F?????TTTGCTTGGCGTAGACCTGTT;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鄭州艾迪康醫(yī)學檢驗所(普通合伙),未經(jīng)鄭州艾迪康醫(yī)學檢驗所(普通合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88779.4/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