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棒狀鏈霉菌及在生產黑色素中的應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86145.5 | 申請日: | 2014-05-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1273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曉俠;王玉潔;孫詩清;尤忠毓;徐微 | 申請(專利權)人: | 嘉興學院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12P1/04;C12R1/46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314000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棒狀鏈 霉菌 生產 黑色素 中的 應用 方法 | ||
1.一種棒狀鏈霉菌在生產黑色素中的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棒狀鏈霉菌的菌株保藏編號為CGMCC No.8934;該棒狀鏈霉菌在生產黑色素中的應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冷凍保存的棒狀鏈霉菌在高氏合成一號培養基上先進行菌種活化,高氏合成一號培養基 :可溶性淀粉2g,KNO3 0.1g,K2HPO4 0.05g,NaCl 0.05g,MgSO4·7H2O 0.05g,FeSO4·7H2O 0.01g,pH7.2-7.4;活化條件為:溫度為37℃,時間為48h;挑取活化平板上的單個菌落接種于種子培養液中,進行增殖培養;
步驟二,將種子液轉接到發酵培養基中進行發酵培養,發酵培養基g/L包括:麥芽糖1g/L,牛肉膏5g/L,氯化鈉5g/L,氯化鈣0.1g/L,L-酪氨酸2g/L,pH7.0;獲得發酵液;發酵培養的條件為:溫度為25~30℃,時間為6~10天;發酵培養為搖床培養,轉速為180r/min~220r/min;
步驟三,從發酵液中分離、干燥得到黑色素制品;將發酵液離心取上清,濃縮上清并調節pH為1~2,靜置一天后離心,取沉淀即為黑色素粗品;將黑色素粗品置于5mol/L~7mol/L的鹽酸溶液中浸泡4h~5h后,依次用無水乙醇和丙酮洗滌,常溫烘干至恒重,獲得黑色素純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棒狀鏈霉菌在生產黑色素中的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一中,增殖培養的條件為:溫度為30~40℃,時間為12~36h;增殖培養為搖床培養,轉速為150r/min~200r/min。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棒狀鏈霉菌在生產黑色素中的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一中,增殖培養的條件為:溫度為35~37℃,時間為24~28h;增殖培養為搖床培養,轉速為150r/min~200r/min。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棒狀鏈霉菌在生產黑色素中的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二中種子液的接種量為5~15%;發酵培養的溫度為28℃,時間7天;發酵培養為搖床培養,轉速為200r/min。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棒狀鏈霉菌在生產黑色素中的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二中種子液的接種量為10%;發酵培養的溫度為28℃,時間7天;發酵培養為搖床培養,轉速為200r/min。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棒狀鏈霉菌在生產黑色素中的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棒狀鏈霉菌在生產黑色素中的應用方法的黑色素產量最高達0.85g/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嘉興學院,未經嘉興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86145.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