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活動翼面隨動加載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78574.8 | 申請日: | 2014-04-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021414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02 |
| 發明(設計)人: | 陳康;王高利;唐吉運;王征;張赟;路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M99/00 | 分類號: | G01M99/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空專利中心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710065***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活動 翼面隨動 加載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飛機翼面加載技術,具體涉及一種活動翼面隨動加載裝置。
背景技術
通常,對于飛機活動翼面靜力、疲勞試驗,基本上是在活動翼面處于靜止狀態下進行的,隨著試驗技術的不斷發展對試驗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提出了在試驗中活動翼面運動的同時試驗加載裝置進行協調隨動加載的要求。
隨動加載問題在靜力試驗及功能試驗中也曾出現過,以往的解決方法都是通過多個載荷矢量合成的方式來實現,這種方法由于其對于設備數量及設備安裝控件的要求較高,大大的限制了它的應用范圍,只能用于小規模試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本發明提供一種以位移作為控制量,能夠實現加載設備的大角位移隨動加載,真實模擬活動翼面受載情況的隨動加載裝置。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活動翼面隨動加載裝置,其包括位控作動筒底座、位控作動筒、搖臂框架、搖臂框架底座及加載作動筒,所述搖臂框架包括加載段、連接段、支撐段,其中,加載段和支撐段分別連接在連接段兩側,所述支撐段與搖臂框架底座頂部鉸接,連接段與支撐段的結合部與位控作動筒頂部鉸接,位控作動筒底部鉸接在位控作動筒底座上,加載作動筒一端與加載段鉸接,另一端連接試驗件。
加載段和支撐段與連接段之間的交角均大于90°。
連接段與支撐段的結合部與位控作動筒連接處設置有單耳內嵌關節軸承。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是:
本發明通過確定安裝在隨動加載裝置上的位控作動筒的收放指令,利用已有的試驗加載協調控制系統驅動位控作動筒伸縮運動,驅動搖臂框架跟隨活動翼面轉動,實現安裝在搖臂框架上的加載作動筒與活動翼面的協調運動,實現活動翼面試驗載荷與運動的活動翼面始終保持一定角度的隨動加載。解決了以往試驗方式只能在活動翼面固定的狀態下進行加載的問題,為同類形活動翼面結構的靜力、疲勞試驗打開了一條更真實的模擬、驗證試驗的途徑。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活動翼面隨動加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位控作動筒底座、2-位控作動筒、3-搖臂框架、4-搖臂框架底座、5-加載作動筒、6-試驗件(活動翼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請參閱圖1,其是本發明活動翼面隨動加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所述活動翼面隨動加載裝置,其包括位控作動筒底座、位控作動筒、搖臂框架、搖臂框架底座及加載作動筒,所述搖臂框架包括加載段、連接段、支撐段。其中,加載段和支撐段分別連接在連接段兩側,所述支撐段與搖臂框架底座頂部鉸接,連接段與支撐段的結合部與位控作動筒頂部鉸接,位控作動筒底部鉸接在位控作動筒底座上,加載作動筒一端與加載段鉸接,另一端連接試驗件。
當試驗件(活動翼面)運動時,試驗控制系統控制位控作動筒伸長或縮短,推動整個搖臂框架繞搖臂框架底座的鉸支點轉動,帶動安裝在搖臂框架上的的加載作動筒與試驗件(活動翼面)以相同速率到達同一位置,使安裝在搖臂框架上的加載作動筒與活動翼面的協調運動,同時加載作動筒對試驗件施加相應的載荷,實現活動翼面試驗載荷與運動的活動翼面始終保持一定角度的隨動加載,真實模擬飛機飛行過程中其活動翼面的運動過程中的受載。通過對位控作動筒行程的選擇及位控作動筒底座與搖臂框架底座幾何尺寸及位控作動筒底座與搖臂框架底座之間幾何關系的調整,可實現不大于75°的隨動加載。
加載段和支撐段與連接段之間的交角均大于90°,避免試驗件與搖臂框架的碰撞及加載作動筒與搖臂框架之間的碰撞,保證了試驗件與試驗設施的安全。
連接段與支撐段的結合部與位控作動筒連接處設置有單耳內嵌關節軸承,避免鉸支點的卡滯。
本發明通過確定安裝在隨動加載裝置上的位控作動筒的收放指令,利用已有的試驗加載協調控制系統驅動位控作動筒伸縮運動,驅動搖臂框架跟隨活動翼面轉動,實現安裝在搖臂框架上的加載作動筒與活動翼面的協調運動,實現活動翼面試驗載荷與運動的活動翼面始終保持一定角度的隨動加載。解決了以往試驗方式只能在活動翼面固定的狀態下進行加載的問題,為同類形活動翼面結構的靜力、疲勞試驗打開了一條更真實的模擬、驗證試驗的途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未經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7857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