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土栽培基質及其栽培槽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175907.1 | 申請日: | 2014-04-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0101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5-11-04 |
| 發明(設計)人: | 崔海成;劉長軍;蔣宏;葛亮;孫學錄;柴再生;殷學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肅州區蔬菜技術服務中心 |
| 主分類號: | A01G31/00 | 分類號: | A01G31/00;A01G3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35000 甘肅***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土栽培 基質 及其 栽培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蔬菜無土栽培領域,具體為一種無土栽培基質及其栽培槽結構。
背景技術
近年來,全國非耕地設施無土栽培蔬菜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在西北地區發展尤為迅速,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優勢產業之一。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栽培技術的組裝配套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常規栽培基質原料存在兩方面的不利:一是以草炭、蛭石、珍珠巖等原料為配方的栽培基質,依賴外地調進,成本高,局限性較大;二是本地化的以玉米秸稈、菇渣、雞糞、牛糞、爐渣等原料為主的栽培基質,成分復雜,配比要求較高,農戶很難掌握,且配料時間長,有機原料需充分發酵,在原料準備及混配過程中需2個月時間,耗時耗工,對蔬菜栽培茬口的合理安排有較大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解決現有非耕地蔬菜栽培中基質原料過于單一、配制工序繁瑣、成本較高的問題,因此提供一種無土栽培基質及其栽培槽結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發明按體積比為:玉米秸稈、菇渣、牛糞、雞糞以及河沙按4:1:1:1:3配比得到混合物A,將每立方米混合物A中還須再加入生物菌肥0.5公斤。
進一步、所述倒入栽培槽中的混合物A厚度為0.2米,然后在混合物A上面再鋪設0.1米的細河沙,每立方米的細河沙中要加入控釋肥1公斤、保水劑0.3公斤,混合為混合物B。
進一步、玉米秸稈需要粉碎為5-10cm的段。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無土栽培栽培槽結構,包括栽培槽1、紅磚2、滴灌管3,其特征在于,栽培槽1的槽口左右兩邊各鋪設有兩層紅磚2,栽培槽1內設有滴灌管3,所述栽培槽1深度為0.2米,紅磚的鋪設厚度為0.1米。
進一步、栽培槽1寬0.6米,長度可隨溫室的大小設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原料來源廣,成本低,技術操作簡單,可在短期內組織生產,各種原料隨配隨用,可直接栽培蔬菜,省去了常規無土栽培中基質料需要前期預發酵腐熟的漫長過程,有效縮短了蔬菜栽培周期。在蔬菜生長過程中,河沙保水保肥,不傷苗,控釋肥可緩慢釋放蔬菜苗期所需的營養,誘根深入;保水劑可確保河沙中水分含量均勻一致,水分集中供應作物根部,減少了灌水次數和灌水量,實現了節水節肥。生物腐熟劑可促進秸稈緩慢熟化,在蔬菜生長旺盛期熟化程度可達80%以上,確保根系正常生長,不燒根。雞糞、牛糞、菇渣可有效改善栽培料的物理性狀,并提供肥源,保證蔬菜生長中后期營養的均衡供應,提高產量和品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無土栽培栽培槽結構示意圖
圖中:栽培槽1、紅磚2、滴灌管3。
具體實施方式
實例1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無土栽培基質及其栽培槽結構組合實施如下:
按體積比為:玉米秸稈、菇渣、牛糞、雞糞以及河沙按4:1:1:1:3配比得到混合物A,將每立方米混合物A中還須再加入生物菌肥0.5公斤,將每立方米的細河沙中要加入控釋肥1公斤、保水劑0.3公斤,混合為混合物B,所述玉米秸稈需要粉碎為5-10cm的段。
無土栽培栽培槽結構,包括栽培槽1、紅磚2、滴灌管3,其特征在于,栽培槽1的槽口左右兩邊各鋪設有兩層紅磚2,栽培槽1內設有滴灌管3,所述栽培槽1深度為0.2米,紅磚的鋪設厚度為0.1米,所述栽培槽1寬0.6米,長度可隨溫室的大小設立。
所述倒入栽培槽中的混合物A厚度為0.2米,然后在混合物A上面再鋪設0.1米的混合物B。最后可直接在上面完成定植工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肅州區蔬菜技術服務中心,未經肅州區蔬菜技術服務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7590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無土栽培小麥的方法
- 下一篇:向土壤內快速安裝棉芯的方法及定芯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