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紅提葡萄生態種植模式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167241.5 | 申請日: | 2014-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475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30 |
| 發明(設計)人: | 楊雄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雄生 |
| 主分類號: | A01G17/02 | 分類號: | A01G17/02;A01K67/02;A01G13/00;A01M99/00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華杰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羅玉榮 |
| 地址: | 541400 廣西壯族自***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葡萄 生態 種植 模式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葡萄種植,具體是一種紅提葡萄生態種植模式。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葡萄生產方法,是在旱地搭架栽培,這種種植模式病蟲害多,農藥殘留風險大,單位面積經濟效益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紅提葡萄生態種植模式。這種生態種植模式能減少葡萄的病蟲害,不施農藥,降低生產成本,單位面積經濟效益提高。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紅提葡萄生態種植模式,它:
(1)在紅提葡萄的行間隔行挖溝、覆膜、蓄水養蛙;
(2)在田間設置燈光,引誘昆蟲作為青蛙的飼料;
(3)用微生物制劑對紅提葡萄進行病蟲害防控;
(4)用有益微生物菌劑清潔溝水;
(5)將修剪下來的紅提葡萄枝制成堆肥,來年還施在葡萄田中。
所述的紅提葡萄株行距為1.5×2.5m。
所述的溝深25cm,覆膜后蓄水10cm。
所述引誘昆蟲的燈,每畝裝25瓦日光燈1盞,距地5米高;3瓦節能燈10盞,距地10cm。
所述的微生物制劑為芽孢桿菌和植物內生抗病菌,在病蟲害發生關鍵期進行,整年生長周期使用6次,葉面噴施4次,施用濃度為300倍,灌根2次,施用濃度為100倍,畝用400公斤。
所述清潔溝水的有益微生物菌劑為養殖菌劑。
本發明的優點是:這種生態種植模式中的害蟲可作為青蛙的飼料,病害由微生物制劑防治,不施農藥,可以生產出無污染、高質量的有機葡萄;大大提高了土地效益和經濟效益,除了葡萄每年的收益外,還有養蛙的收入;將廢葡萄枝條制成堆肥,供來年施肥用,可以大大減少生產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紅提葡萄生態種植模式,它:
(1)在紅提葡萄園按株行距為1.5m×2.5m進行種植,利用紅提葡萄園踩行隔行挖溝,溝內覆膜蓄水,踩行溝深25㎝,覆膜后蓄水10㎝,蓄水后高密度套養虎紋蛙,7月初投入蛙苗,每畝投放7000只,成活率高達85%,其生長速度快,放養2個月最大蛙重250克,平均有150克;
(2)采用近地面燈光誘蟲,每畝裝25瓦日光燈1盞,3瓦節能燈10盞,燈照時間從20時至24時,大燈(25瓦)離地5米,小燈(3瓦)離地10厘米,燈光引誘的害蟲成為蛙的鮮活食物,這樣既提高對害蟲的捕殺效果,減少了紅提葡萄病蟲害的發生,還提高了紅提葡萄和蛙的產量與品質;
(3)用微生物制劑-芽孢桿菌和植物內生抗病菌噴施或淋根;按紅提葡萄歷年病蟲害發生規律,在病蟲害發生關鍵點進行噴施或淋根,整個年生長周期用6次,4次葉面噴施,施用濃度為300倍;2次灌根,施用濃度為100倍,畝用400公斤;另外,在蛙飼養過程中,施用益生微生物菌劑清潔池水,分解排泄物,給蛙創造一個健康生長的環境;
(4)生物肥還田:把紅提葡萄生產中修剪下來的枝條收集粉碎,拌以適量的生物發酵劑堆漚成肥還田,其原料重量份配比為:紅提葡萄枝條:生物發酵劑=100:0.1;所述生物發酵劑為以芽孢桿菌和雙岐桿菌為主的復合生物發酵劑。?
本模式經田間試驗表明:每畝純收入超過27260元。其中紅提葡萄每畝純收入達17500元;蛙收入每畝13760元,可獲純利9760元,按投放7000只計算,成活率85%,成蛙單只重100—150克,市場批發價18.5公斤,節約成本紅提葡萄每畝可節省農藥、化肥及人工等費用2500元,養蛙節約成本2000多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雄生,未經楊雄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6724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