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8個麻蠅線粒體SNP遺傳標記的法醫昆蟲學檢測試劑盒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162859.2 | 申請日: | 2014-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378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23 |
| 發明(設計)人: | 郭亞東;扎拉嘎白乙拉;蔡繼峰;閆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Q1/68 | 分類號: | C12Q1/68;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長沙正奇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為 |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個麻蠅 線粒體 snp 遺傳 標記 法醫 昆蟲學 檢測 試劑盒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法醫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法醫昆蟲學嗜尸性麻蠅種類鑒別的8個線粒體SNP遺傳標記的法醫昆蟲學檢測試劑盒。
背景技術
死亡時間(Postmortem?Interval,PMI)推斷是指尸體被發現時距死亡時刻間隔的推測和判斷,在案件線索提供、偵查范圍劃定、作案時間分析、案件定性等方面均有重要意義。PMI推斷是刑事案件偵破的關鍵環節,也是法醫學實踐難點和研究熱點。傳統上,法醫根據尸體現象或者尸體內源性物質死后變化規律進行PMI推斷,但尸體腐敗進展嚴重阻礙著這些方法的應用,此外傳統方法的客觀性、重復性、科學性也存在爭議。因此,建立科學的、客觀的、可重復的PMI推斷方法,成為法醫學研究亟待解決的難題。法醫昆蟲學恰恰是利用與尸體腐敗關系密切的昆蟲進行PMI推斷。近年來,法醫昆蟲學在PMI推斷,特別是腐敗尸體PMI推斷等方面體現出較好的應用前景。
尸體上最常發現的是雙翅目(Diptera)中的蠅類,因此蠅類被研究和實際應用最多,尤其是蠅類中的麻蠅科(Sarcophagidae)、麗蠅科(Calliphoridae)和家蠅科(Muscidae)。麻蠅科是雙翅目中的一個龐大族群,目前全球已發現的種類有2600多個,超過100個屬。相比其它蠅類,嗜尸性麻蠅在PMI推斷方面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首先,麻蠅科很多種類的幼蟲都具有嗜尸性,這也正是麻蠅被稱為“flesh-fly”的原因。第二,與其它蠅類不同,大多數嗜尸性麻蠅不產卵,而是直接產幼蟲于尸體上,因此一些表面有覆蓋物的尸體上可以發現麻蠅幼蟲。同時,多數學者認為麻蠅“胎生”的繁殖方式縮減了幼蟲的發育環節,因而其PMI推斷的準確性要優于其它蠅類。第三,麻蠅屬的一些種類可以在陰雨等特殊天氣條件下飛行,陰雨天到達尸體最早的蠅類常常是麻蠅,因此在雨量豐沛的湖南地區麻蠅的PMI推斷價值更為突出。第四,在其它蠅類并不活躍的夏初及秋末,麻蠅卻常常可以在尸體上被發現,填補了特殊時段的空白。第五,麻蠅科部分種類有進入室內活動的習慣,因此室內尸體上常常可以發現麻蠅的幼蟲,這已被國內、外眾多案件報道所證實。第六,多數種類的麻蠅個體較大,更容易引起觀察者的注意。
動物實驗結果證實我國較為常見的嗜尸性麻蠅種類有棕尾別麻蠅Boerttcherisca?peregrina、肥須亞麻蠅Parasarcophaga?crassipalpi、紅尾糞麻蠅Sarcophaga?africa、黃須亞麻蠅Parasarcophaga?miser、白頭亞麻蠅Parasarcophaga?albiceps、醬亞麻蠅Parasarcophaga?dux、黑尾黑麻蠅Helicophagella?melanura、野亞麻蠅Parasarcophaga?similis、短角亞麻蠅Parasarcophaga?brevicornis、紅尾拉麻蠅Ravina?pernix等十余種[2,10,11]。根據嗜尸性麻蠅進行PMI推斷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嗜尸性麻蠅生長發育特點結合環境溫度等條件,比較準確地判斷其發育階段和計算發育到該階段所經歷時間,進而推斷PMI。在相同條件下,不同種類的嗜尸性麻蠅的發育速率存在明顯差異,例如:26.7℃紅尾糞麻蠅發育至成蟲階段需要10.5天,課題組前期實驗發現同樣溫度下,棕尾別麻蠅發育至成蟲階段需要16.7天,肥須亞麻蠅需要15.2天,黃須亞麻蠅需要23.8天;而白頭亞麻蠅、醬亞麻蠅、黑尾黑麻蠅、野亞麻蠅、短角亞麻蠅、紅尾拉麻蠅因種類鑒定困難尚缺少系統的發育資料,至今在實踐中應用較少。由此可見,快速、準確的種類鑒定是利用嗜尸性麻蠅進行PMI推斷關鍵環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南大學,未經中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6285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