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伏革菌及其在防治中國針葉樹根腐病上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62801.8 | 申請日: | 2014-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2384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1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杏春;崔寶凱;何雙輝;戴玉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林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A01N63/04;A01P3/00;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11308 | 代理人: | 葉凡 |
| 地址: | 10008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大伏革菌 及其 防治 中國 針葉 樹根 腐病上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微生物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生物防治中國針葉樹根腐病的菌種及其應用,特別是涉及一種大伏革菌及在防治中國針葉樹根腐病上的應用。
背景技術
針葉樹根腐病是北溫帶地區普遍分布的一種重要病害,在亞熱帶地區僅局部分布,危害較小。根據植物病害分布地圖,該病害在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印度、日本等全球40多個國家均有分布。據調查,該病害在我國東北林區甚為常見,在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西北部高山針葉林區內也比較普遍,在云南鐵杉、黃櫟林內有時也能見到。該病害常導致針葉樹幼林內大量林木死亡,在成年林或過熟林內,根白腐常導致干基腐朽,嚴重影響經濟用材的出材率;而且由于根腐病常引起根部死亡,導致林木生長量的降低,其在經濟上的損失更大。
針葉樹根腐病的病原菌是異擔子菌Heterobasidion,能引起針葉樹根腐病的異擔子菌有5個生物種,分別是狹義多年異擔子菌H.annosum(Fr.)Bref.sen?sostricto、小孔異擔子菌H.parviporum?Niemela&Korhonen、冷杉異擔子菌H.abietienum?Niemela&Korhonen、異孔異擔子菌H.irregulare?Garbelotto&Otrosina和西方異擔子菌H.occidentale?Otrosina&Garbelotto。雖然,該病害在我國的病原菌并不是歐洲和北美地區真正的多年異擔子菌Heterobasidion?annosum,而是小孔異擔子菌H.parviporum,但是,在歐洲和北美引起嚴重病害的多年異擔子菌隨進口原木傳入、擴散和定殖我國的風險很大,需要防患于未然。該病害自1800年發現到現在,很多國家對其防治方法及各種防治方法的生態影響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到目前為止,主要的防治方法有營林措施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
營林措施防治包括在營林過程中,避免在有利于異擔子菌生長的土壤上造林,如酸性和營養豐富及砂質土壤;對感染的樹種要避免營造純林;對林分進行撫育時,選擇在冬天進行;對伐樁進行妥善處理;對已發生異擔子菌侵染并造成死亡的樹木進行深埋和燒毀等。但是營林防治不能在根本上抑制針葉樹根腐病的發生。
化學防治是利用雜酚油、尿素、硼砂和氯氧化銅等處理已感染病原菌的樹干基部,但是化學防治不能有效控制周圍樹木的感染,并且化學藥劑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生物防治是基于以下原理:自然界中很多腐生真菌在相同生境條件下比異擔子菌生長迅速,能夠侵占更多的營養物質和生態位,因此可以抑制異擔子菌的侵染和擴散。生物防治能有效抑制異擔子菌對林木的侵染,可以將由異擔子菌引起的干基腐朽高度控制在最低,并且能夠控制病原菌的傳播速率,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因此生物防治具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大伏革菌(Phlebiopsis?gigantea)是一種白色腐朽真菌,廣泛腐生于針葉樹死樹特別是伐樁上,和異擔子菌構成營養競爭關系,同時干涉異擔子菌菌絲生長,具有拮抗異擔子菌的能力,其產生的胞外纖維素酶能夠降解樹木細胞壁纖維素結構,達到快速定殖于伐樁的目的,故胞外纖維素酶活可作為高效生防菌株篩選的指標之一。
盡管國外已有國家利用大伏革菌防治異擔子菌引起的針葉樹根腐病,但是針對我國針葉樹根腐病的致病菌小孔異擔子菌的生物防治還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防治中國針葉樹根腐病的大伏革菌高效菌株及其應用。
本發明菌株已于2013年12月18日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郵編100101)保藏,分類命名為大伏革菌(Phlebiopsis?gigantea),在CGMCC的保藏號為:CGMCC?No.8653。
本發明的大伏革菌菌株CGMCC?No.8653,可以通過下列兩種方法分離得到:
1、基質分離法:取采集的大伏革菌子實體下的木組織,將其上、下表面及四周用刀切掉,露出中間的木材組織,將處理過的木材組織在酒精燈焰上移動幾次進行表面消毒滅菌,然后在無菌條件下將其切成2mm×6mm的長段(片)接種于麥芽汁培養基(麥芽浸粉20.0g/L,瓊脂粉18.0g/L,KH2PO43.0g/L,pH自然,121℃高壓滅菌30min)上,在28℃條件下恒溫培養,3–5天后可見白色菌絲出現,挑取菌絲進行純化后保存,每個子實體重復3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林業大學,未經北京林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6280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采用一步法生產乙醛的方法
- 下一篇:肥料增效劑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