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增強抗震保溫性能砌塊、砌筑結構及其制作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162495.8 | 申請日: | 2014-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531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30 |
| 發明(設計)人: | 李建華;陳國新;羅立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疆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C1/00 | 分類號: | E04C1/00;E04B2/56;E04B2/18;E04B1/98;E04B1/78;E04G21/00 |
| 代理公司: | 烏魯木齊合縱專利商標事務所 65105 | 代理人: | 湯建武;周星瑩 |
| 地址: | 83005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增強 抗震 保溫 性能 砌塊 砌筑 結構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砌塊和砌筑結構技術領域,是一種增強抗震保溫性能砌塊、砌筑結構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地震作為一種不可避免、破壞力極強的自然災害,每次發生都會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帶來巨大的損失。如汶川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6451億元,死傷人數達十余萬。我國地震區域分布廣闊,設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60%以上,且大多處于經濟欠發達的村鎮地區。這些地區的房屋大多為三層及以下砌塊承重結構,且大多數房屋未采用抗震構造措施,抗震性能較差,遭遇較大地震時極易倒塌,而歷次地震災害發生時,損失極為慘重。現有的砌塊結構砌體有水平貫通的砌縫,地震時易在通縫處破壞甚至引起砌體倒塌。目前我國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30%左右,而隨著社會建設的迅猛發展,其建筑能耗也在急劇增加,而建筑圍護墻的能耗占建筑物總能耗的30%左右。現有的砌塊結構中大部分保溫、隔熱效果較差,難以滿足國家節能環保減排的新住宅建設標準。有的建筑外墻采用貼保溫材料的方式來達到節能標準,但增加了工序,延長建設周期,而且保溫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研究經濟合理、村鎮居民能接受的砌塊結構房屋,解決村鎮房屋整體性差、抗震能力薄弱、保溫隔熱性能差等問題,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與社會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增強抗震保溫性能砌塊、砌筑結構及其制作方法,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現有的砌塊結構地震時易倒塌、保溫和隔熱效果差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之一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增強抗震保溫性能砌塊,包括本體;本體呈六棱柱型,本體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和側面;側面沿逆時針依次包括第一側面、第二側面、第三側面、第四側面、第五側面和第六側面,在本體的第一側面上設置有凹槽,在本體的第四側面上設置有與凹槽相配合的凸鍵,在本體的第三側面和第六側面上設置有相貫通的連通通道。
下面是對上述發明技術方案之一的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上述在本體的側面上分布有至少一排與下端面相平行的通孔。
上述在本體的側面上間隔分布有四排與下端面相平行的通孔。
上述在本體的第二側面和第五側面上設置有相貫通的連通通道。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之二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使用增強抗震保溫性能砌塊的砌筑結構,包括砌塊、底梁、左立柱、右立柱和圈梁;左立柱的下端和底梁的左端固定在一起,左立柱的上端和圈梁的左端固定在一起,右立柱的下端和底梁的右端固定在一起,右立柱的上端和圈梁的右端固定在一起,相鄰兩砌塊之間通過砌塊的凹槽和砌塊的凸鍵卡合在一起砌筑成砌體,砌塊的厚度為砌體的厚度,砌體固定在底梁、左立柱、右立柱和圈梁之間,相鄰兩砌塊的連通通道相連通并形成砌體的支撐通道,在支撐通道內固定有支撐柱,支撐柱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與左立柱和右立柱固定在一起。
下面是對上述發明技術方案之二的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上述靠近左立柱的底梁上固定有左預埋件,靠近右立柱的底梁上固定有右預埋件,在支撐柱內設置有至少一個的連接件,在底梁內設置有下構造柱骨架,在左立柱內設置有左立柱骨架,在右立柱內設置有右立柱骨架,在圈梁內設置有上構造柱骨架;下構造柱骨架的左端和右端分別與左立柱骨架的下端和右立柱骨架的下端固定連接在一起,上構造柱骨架的左端和右端分別與左立柱骨架的上端和右立柱骨架的上端固定連接在一起,連接件的上端分別與左立柱骨架和右立柱骨架固定連接在一起,連接件的下端分別與左立柱骨架或左預埋件、右立柱骨架或右預埋件固定連接在一起。
上述連接件為鋼筋;下構造柱骨架、左立柱骨架、右立柱骨架和上構造柱骨架分別為鋼筋骨架;支撐柱、底梁、左立柱、右立柱和圈梁分別為混凝土。
上述在底梁、左立柱、右立柱和圈梁的外側分別固定連接有保溫板,在保溫板的外側固定有砂漿層,在砌體的外側固定有砂漿層;砂漿層的干燥收縮值小于砌塊的干燥收縮值;砂漿層的干燥收縮值小于保溫層的干燥收縮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疆農業大學,未經新疆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6249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