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減少連鑄大包鑄余的包底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150457.0 | 申請日: | 2014-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496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30 |
| 發明(設計)人: | 陳遠清;張先軼;宋健;彭家清;郭峰;尚正鴻;王進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家港聯峰鋼鐵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41/02 | 分類號: | B22D4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眾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杜靜靜 |
| 地址: | 215600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減少 大包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包底結構,具體涉及一種能夠減少連鑄大包鑄余的包底結構,屬于金屬材料與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大包是連鑄生產的主體設備之一,主要用來盛放鋼水,且鋼水表面有精煉渣覆蓋。大包除了用來儲存和轉運鋼水外,還具有吹氬攪拌、溫度調節、成分調整、夾雜物控制等一系列鋼水精煉功能。在連鑄過程中,鋼水從大包的出口流出并經中間包進入結晶器,在連續拉坯和連續冷卻的條件下,形成所需形狀的鑄坯并被切割成定尺,成為軋鋼的坯料。大包開澆后,隨著澆注的進行,大包內的鋼水逐漸減少,鋼水液面逐漸降低。當液面下降到一定程度,在包底出口處便形成匯流漩渦,使精煉渣和鋼水卷混到一起流出并進入中間包,對鋼水造成污染,進而降低了連鑄坯的潔凈度。
大包下渣是鋼中夾雜物的重要來源之一,嚴重影響某些對夾雜物要求極其嚴格的鋼種的質量,如增加簾線鋼在拉拔過程中的斷絲頻率、使DI?罐及IF鋼等深沖鋼的表面出現麻點等。為了避免下渣,在大包澆注末期,通常保留一定量的大包鑄余,即在大包底部形成匯流漩渦之前關閉滑動水口,換另一包鋼水繼續澆注。大包鑄余越多,下渣的可能性越小,但鋼水的收得率也就越低。為了準確判斷下渣的開始時間并及時關閉大包出口,以便既能控制下渣又盡可能地減少鑄余,除了采用人工觀察之外還開發了一系列大包下渣自動檢測方法,如電磁檢測法、振動式檢測法、稱重檢測法、超聲波檢測法、紅外檢測法等,然而,目前國內外的大包底部大多是平面砌筑,即使能夠準確判斷大包下渣的開始時間,也會有較大的鑄余量,影響鋼水的收得率。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
發明內容
本發明正是針對目前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復合型大包底部結構,該結構設計巧妙、方便實施,在避免大包下渣的前提下,可以大幅減少大包鑄余,提高鋼水的收得率,適用于各鋼種的連鑄生產,尤其適用于對潔凈度要求高的鋼種的連鑄生產。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減少連鑄大包鑄余的包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底與包壁一起構成大包內腔,所述包底結構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過渡曲面,所述第一平面內設置有大包出口,所述第二平面內設置有透氣磚,所述第二平面高于第一平面,所述過渡曲面設置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間,用于連接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之間過渡平緩,保證了吹氬過程中低洼地區鋼水的循環流動,避免形成死區,防止了鋼水局部過冷而導致出口凍結。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平行。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平面為兩個劣弧圍成的小區域,其中心設置有大包出口;該設計可以可以更大限度的減少大包鑄余。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二平面是兩個優弧圍成的大區域。該設計可以更大限度的減少大包鑄余。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二平面與第一平面的高度差H為大包臨界下渣液位,H的高度為100mm~300mm,可以根據澆注參數由水模實驗或者數值模擬計算來確定。在此高度下停止澆注,可以在不浪費大包內腔容量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降低大包鑄余。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之間用坡度平緩的曲面過渡,過渡曲面與第一、二平面的夾角為160°~180°。該設計保證了吹氬攪拌過程中低洼地帶鋼水的循環流動,防止在低洼地帶形成死區。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透氣磚的數量至少是一個。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優點如下,(1)?能夠大幅降低大包鑄余,在臨界下渣液位停止澆注,可以減少70%以上的鑄余;(2)?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之間過渡平緩,且第一平面具有一定的面積,保證了吹氬過程中低洼地區鋼水的循環流動,避免形成死區,防止了鋼水局部過冷而導致出口凍結;(3)?包底結構較簡單,砌筑難度小,維護費用低。
附圖說明:
圖1是普通大包內腔結構圖;
圖2是普通大包澆鑄末期下渣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提供的大包內腔結構圖;
圖4是本發明提供的大包澆鑄末期下渣示意圖。
圖中:1為包壁,2為平面包底,3為透氣磚,4為大包出口,5為第一平面,6為過渡曲面,7為第二平面。
?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明的理解和認識,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和介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家港聯峰鋼鐵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經張家港聯峰鋼鐵研究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5045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12kV-5000A/63kA鎧裝固定式雙母線柜
- 下一篇:電阻自動套管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