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確定溜樁之后樁基承載力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47807.8 | 申請日: | 2014-04-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386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23 |
| 發明(設計)人: | 李颯;王耀存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33/00 | 分類號: | E02D3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張金亭 |
| 地址: | 300072 天***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確定 之后 樁基 承載力 方法 | ||
1.一種確定溜樁之后樁基承載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驟:
1)進行靜力觸探原位試驗,以獲得初始探頭錐尖阻力qc′、側摩阻力fs以及孔隙水壓力u;
2)依據步驟一)中的數據繪制樁位處土體深度-探頭修正錐尖阻力qc、側摩阻力fs以及孔隙水壓力u的曲線圖,其中,qc=qc′+u(1-η),式中η為探頭面積修正系數,根據靜力觸探結果圖檢查并篩選數據;根據參數qc和fs劃分土層,并完成地質勘查報告;
3)依據美國石油學會API規范進行樁基的設計,得到樁基設計的最終入泥深度d,樁基外徑D以及樁基內徑Di;
4)進行打樁施工,得到溜樁結束時的深度H;
5)計算溜樁后的樁基承載力:
按照現有的API規范,樁基承載力Qu由樁側摩阻力Qs及端阻Qp兩部分組成,即:
Qu=Qs+Qp=ΣfiAsi+qpAp????(1)
其中,fi、qp分別為單位側摩阻力和單位端阻,Asi、Ap分別為樁側表面積及樁端表面積,Asi=πDhi,Ap=π(D2-Di2)/4,hi為對應段樁基高度;
5.1)考慮溜樁對承載力的影響確定單位側摩阻力:
5.1.1)將溜樁對樁單位側摩阻力的影響分為三個區域:
z/H<0.5時,為完全影響區;
0.5≤z/H≤0.8時,為部分影響區;
z/H>0.8時,為無影響區;
其中,z為任一深度值,H為溜樁結束時的深度;
5.1.2)確定三個不同區域的單位側摩阻力:
5.1.2.1)完全影響區:
fi=2kPa
5.1.2.2)部分影響區:
5.1.2.2.1)當z/d≤0.5時,d為樁基最終入泥深度,
砂土:
其中
粘土:fi=(qc-σvo)/k1????(3)
其中k1=12+14.9log((qc-σvo)/σvo′)
式(2)中,qc為探頭修正錐尖阻力,D為樁基外徑,Di為樁基內徑,h為考察點與樁端的豎向距離,δcv為通過恒體積剪切試驗確定的樁–土界面摩擦角;式(3)中σvo為總的上覆土體壓力,k1為經驗系數,σvo′為上覆土體有效應力;
5.1.2.2.2)當z/d>0.5時,fi=2kPa;
5.1.2.3)無影響區:
fi的確定方法砂土中同式(2),粘土中同式(3);
5.2)確定單位端阻qp:
砂土:qp=qc(0.15+0.45Ar)????(4)
其中
粘土:qp=(qc-σv0)/k2????(5)
其中k2=NKT/9
式(4)中,qc為探頭修正錐尖阻力,D為樁基外徑,Di為樁基內徑;式(5)中,σv0為總的上覆土體壓力,k2為經驗系數,NKT=(qc-σvo)/Su,Su為土體不排水抗剪強度;
5.3)將步驟5.1)確定的單位側摩阻力fi和步驟5.2)確定的單位端阻qp以及樁側表面積Asi和樁端表面積Ap代入公式(1)即可確定溜樁后樁基承載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47807.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