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環氧丙烷污泥污水處理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147672.5 | 申請日: | 2014-04-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802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25 |
| 發明(設計)人: | 楊曜東;陳寧飛;魏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倩 |
| 地址: | 300455***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丙烷 污泥 污水處理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污水處理工藝,更具體的說是一種處理高溫高鹽份強堿性環氧丙烷廢水的污水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由于環氧丙烷廢水的高鹽份、高溫、高pH的特點,同時環氧丙烷廢水溶解的Ca(OH)2和其他廢水混合后還將產生新的沉淀,所以環氧丙烷廢水的處理十分困難。污水處理場結合自身設計情況,在傳統的處理工藝的基礎上,針對環氧丙烷廢水的各個特性分別進行優化改造,探索出一種處理高溫高鹽份強堿性環氧丙烷廢水的污水處理工藝,此工藝有效解決了微生物不耐高溫、對pH波動敏感等特點,處理后污水達標率高,過程便于操作與控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傳統生化污泥污水處理工藝的不足,提供一種處理效率高,抗沖擊能力強,能耗小,運行操作簡單的污泥污水處理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環氧丙烷污泥污水處理裝置,包括泵房和與其連接的均質沉淀池,所述的均質沉淀池連接污泥濃縮池,其特征是:還包括通過曝氣池與均質沉淀池相連接的一級沉淀池,還包括一級沉淀池依次連接的中間集水池、二段接觸氧化池、二級沉淀池、混凝反應裝置、接觸過濾裝置,所述的二級沉淀池和接觸過濾裝置還與污泥濃縮池相連接。?
以上所述的污泥濃縮池還連接壓濾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污水處理效率高;?
2.抗負荷沖擊能力強,對來水水質波動的適應能力強;?
3.能耗小,運行操作簡單;?
4.達標率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污水處理裝置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由附圖1可知,本發明包括泵房和與其連接的均質沉淀池,所述的均質沉淀池連接污泥濃縮池,還包括通過曝氣池與均質沉淀池相連接的一級沉淀池,還包括一級沉淀池依次連接的中間集水池、二段接觸氧化池、二級沉淀池、混凝反應裝置、接觸過濾裝置,所述的二級沉淀池和接觸過濾裝置還與污泥濃縮池相連接,所述的污泥濃縮池還連接壓濾機。?
首先通過合理配比經過格柵的明渠污水與環氧丙烷廢水,并加入一定量的鹽酸,確保使經過預處理的污水水質滿足進入曝氣池的條件。曝氣池將污泥濃度控制在較高水平,增加其抗沖擊能力并提高處理能力與效率,增加的內部回流環節可以使曝氣池尾端濃度較高的活性污泥回流至曝氣池前端,有效防范進水水質的波動所帶來的影響。一段處理后污水進入二段接觸氧化池,將池中溶解氧濃度控制在高水平,使填料上的微生物充分反應,降解廢水中的有機物,最后在出水段設置投藥系統,通過投加聚合氯化鋁和次氯酸鈉來進一步降低懸浮物和氨氮。經過二段處理后的污水,進入纖維轉盤濾池進行深度過濾,在確保出水懸浮物達標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去除有機物。?
本發明在傳統活性污泥法處理污水的工藝基礎上,合理配比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并使之進入4個直徑33米的均質沉淀池,在均質沉淀池出水口加入鹽酸?中和環氧丙烷廢水過高的堿性,確保其pH維持在微生物適宜的范圍;中和后的污水進入一段生化處理系統,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比,增加了內部活性污泥循環環節,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應對進水水質和水量的波動,并且維持活性污泥系統的污泥濃度在正常水平,保證處理效率;一段活性污泥系統出水進入二段生化處理系統,一方面通過將系統內溶解氧控制在較高范圍內來提高生物膜的處理效率;另一方面在系統出水處投加次氯酸鈉和聚合氯化鋁,利用前者的強氧化性去除水中的氨氮,利用后者使水中的細小懸浮物絮凝成塊并最終達到去除懸浮物的目的。經二段接觸氧化處理后的污水進入纖維轉盤濾池進行深度過濾確保出水達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4767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虛擬影像與真實場景相結合的舞臺交互集成系統
- 下一篇:一種殺蟲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