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皮膚病治療外用制劑、制備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47231.5 | 申請日: | 2014-04-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3342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16 |
| 發明(設計)人: | 胡廣芹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 | 分類號: | A61K36/90;A61K36/896;A61P17/00;A61P17/06;A61P33/14;A61P17/16;A61P17/04;A61P29/00;A61P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張慧 |
| 地址: | 10012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皮膚病 治療 外用 制劑 制備 應用 | ||
一種皮膚病治療外用制劑、制備及應用,屬于外用中藥技術領域。重量組成:白蘚皮5~35份、地膚子3~20份、苦參1~15份、黃芩1~15份、黃連1~15份、黃柏1~15份、土茯苓1~15份、生地1~15份、橄欖油100~500份。能夠殺蟲、清熱、解毒、止癢,滋潤皮膚,是治療銀屑病螨皮病較理想的藥物制劑。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皮膚病的外用藥物,屬于外用中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上銀屑病、螨蟲性皮炎、痤瘡,成為常見病癥,治療藥物有很多種,組成不同,效果各異。
另一方面,中國有著悠久的外置療法歷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良好形象,皮膚健康成為關乎“面子”的重大問題。一旦患了皮膚病,人們往往非常緊張,急于治療。由于缺乏足夠認識,許多人采用含激素的藥物,使用時間過長,引起激素依賴性皮炎。不少患者濫用激素,停用后癥狀迅速發作且逐漸加重,最終導致皮膚不僅瘙癢,還干燥脫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外用治療皮膚病制劑,原料組配和配比合理,無局部刺激性,而且能夠殺蟲、清熱、解毒、止癢,滋潤皮膚。經臨床驗證,本法療效可靠,方法簡便易行,是治療銀屑病螨皮病較理想的藥物制劑。
本發明所述的皮膚病外用藥,其配料重量組成如下:
白蘚皮5~35份、地膚子3~20份、苦參1~15份、黃芩1~15份、黃連1~15份、黃柏1~15份、土茯苓1~15份、生地1~15份、橄欖油100~500份。
是將固體藥物研磨成粉末,然后用液體混合浸泡,每次取出濾液外用。
最佳重量組成如下:
白蘚皮30份、地膚子15份、苦參15份、黃芩15份、黃連20份、黃柏20份、土茯苓30份、生地25份、橄欖油500份。
以克為單位,上述組成可制成一劑。每日取適量,外用,涂于患處。
本發明中的原料配料均有市場銷售,可直接購買即可。
本發明皮膚病外用藥,能夠殺蟲、清熱、解毒、止癢,滋潤皮膚,是治療銀屑病、螨皮病較理想的藥物制劑。原料組配和配比合理,而且能夠滋潤皮膚,2010年至2014年在北京工業大學校醫院門診經200多例外用者使用情況證明,有效率93%以上,效果好。
診斷標準:表現為境界清楚、形狀大小不一的紅斑,周圍有炎性紅暈。稍有浸潤增厚。表面覆蓋多層銀白色鱗屑。鱗屑易于刮脫,刮凈后淡紅發亮的半透明薄膜,刮破薄膜可見小出血點。
療效評價標準:銀屑病療效判定標準要求患者隨訪前24h內不洗澡,隨訪時根據皮損面積、斑塊肥厚程度、紅斑、鱗屑、瘤癢和體征的輕重程度進行治療前后的評分,以評價療效治愈:積分下降>90%;顯效:積分下降60%-89%;有效:積分下降25%-59%%;無效:積分下降<25%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患者總人數×100%。對所有患者進行8周療效觀察,同時記錄瘙癢、灼痛、皮膚干燥、紅斑等不良反應發生的情況。
表1一種皮膚病治療外用制劑對尋常性銀屑病和螨皮炎患者療效觀察(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工業大學,未經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4723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火電廠供水水庫防洪標準的選取方法
- 下一篇:模塊化自動出圖方法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