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閉式冷卻塔的新型冷卻管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47214.1 | 申請日: | 2014-04-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8422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25 |
| 發明(設計)人: | 陸賽峰;徐濤;王磊;李麗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三九制冷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F25/02 | 分類號: | F28F25/02 |
| 代理公司: | 蘇州華博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孫艷 |
| 地址: | 214028 江蘇省無錫市無錫國***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冷卻塔 新型 冷卻管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閉式冷卻塔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閉式冷卻塔的新型冷卻管結構。
背景技術
閉式冷卻塔是一種目前在鋼鐵冶金、電力電子、機械加工、空調系統等行業被廣泛使用的冷卻塔,其也常被稱作蒸發式空冷器或密閉式冷卻塔。閉式冷卻塔主要是將管式換熱器置于塔內,通過流通的空氣、噴淋水與循環水的熱交換來保證降溫效果。由于是閉式循環,其能夠保證水質不受污染,很好的保護了主設備的高效運行,提高了使用壽命。而外界氣溫較低時,可以停掉噴淋水系統,起到節水效果。但是,目前的閉式冷卻塔雖然整體上能夠滿足日常的使用需要,但是還是會生產、組裝和使用等多個方面產生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這也促使得人們對于閉式冷卻塔的創新從未停步。
在閉式冷卻塔中,冷卻管是構成冷卻器的核心部分。目前的冷卻管,礙于冷卻器內的空間限制,一般都設計成如圖1所示的蛇形的盤式管。這種形狀的冷卻管的缺點在于,工作介質在冷卻管的內流通行程過長,造成一定時間內經過冷卻管的介質的流量偏小,影響冷卻效率和冷卻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縮短介質形成并加大介質流量的閉式冷卻塔的新型冷卻管結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閉式冷卻塔的新型冷卻管結構,其包括:
至少一路總管,其與外部供水管路相連通;
多路第一分管,其依次平行排列并與所述總管相連通;
多組第二分管組件,其對應所述多路第一分管設置,所述多組第二分管組件依次平行排列并與所述多路第一分管相連通,每組所述第二分管組件包括多路呈U字形的第二分管,所述多路第二分管垂直于所述多組第二分管組件的排列方向而依次平行排列,每一路所述第二分管的兩端分別連通兩根相鄰的所述第一分管。
進一步地,所述總管設置為包括第一總管和第二總管的兩路總管。
進一步地,所述多路第一分管中:
上一路第一分管的一端部連通所述第一總管、另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總管方向延伸且不連通所述總管并封口;
下一路第一分管的一端部連通所述第二總管、另一端部向所述第一總管方向延伸且不連通所述總管并封口;
再下一路第一分管的一端部連通所述第一總管、另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總管方向延伸且不連通所述總管并封口;
以次類推。
進一步地,所述多路第一分管垂直于所述第一總管和所述第二總管布置。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分管呈L形,其折彎部上的一端部連通所述第一總管或者所述第二總管。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總管和所述第二總管呈L形,其折彎部上的一端部連通所述外部供水管路。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總管和所述第二總管之還設置一第三分管,所述第三分管呈Z字形,其兩端部分別連通所述第一總管和所述第二總管。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在總管上連接多路平行排列的第一分管,在每路第一分管上又連接多路平行排列且排列方向垂直于第一分管的第二分管,第二分管呈U形,其兩端部分別連接相鄰的兩根第一分管,其與現有技術相比,大大縮短了介質的流通行程,并且可以在同等的容積內放入更長行程的冷卻管,加大介質的流入量,從而提高了冷卻效率,并可以幫助取得更優的冷卻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閉式冷卻塔的冷卻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閉式冷卻塔的新型冷卻管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閉式冷卻塔的側板加強型外殼的一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閉式冷卻塔的側板加強型外殼的相對另一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閉式冷卻塔的新型冷卻管結構中總管和第一分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閉式冷卻塔的新型冷卻管結構中總管和第一分管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1.第一總管111.折彎部12.第二總管121.折彎部2.第一分管21.折彎部3.第二分管組件31.第二分管4.第三分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三九制冷設備有限公司,未經無錫三九制冷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4721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牛樟芝萃取液軟膠囊
- 下一篇:快速合成高結晶度SAPO-34分子篩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