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合式地源熱泵系統及解決水源熱泵回灌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39688.1 | 申請日: | 2014-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401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2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海峰;高學軍;蘭壘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集團武漢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5B30/06 | 分類號: | F25B30/06;F24J3/08 |
| 代理公司: | 武漢金堂專利事務所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 地址: | 430071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 源熱泵 系統 解決 水源 熱泵回灌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暖通空調行業地源熱泵領域及生活熱水供應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復合式地源熱泵系統及解決水源熱泵回灌的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幾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節能已經成為潮流,環保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在建筑節能領域中,地源熱泵作為一種節能、環保、綠色的中央空調系統,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重視。然而,眾所周知,國內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垂直埋管式地源熱泵系統(GCHP)和水源熱泵系統(GWHP),垂直埋管系統因其初投資較高,制約了進一步推廣與應用,水源熱泵系統因其回灌難度大,對地質結構有潛在影響而發展受限。
國外在丘陵地區,地下巖層致密的區域采用一種單井循環系統(SCW),換熱效率高,鉆孔數目少,有著獨特的優勢。然而,該系統也有著兩方面局限,其一使用地域受限嚴重(只適宜在開孔即強巖層,如花崗巖、石英砂巖等地區及覆蓋層不厚(30m以內)且覆蓋層下為強巖層的地區),其二存在垂直埋管地源熱泵系統不存在的問題——熱貫通。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種解決水源熱泵回灌,成本低、壽命長、換熱效率高的復合式地源熱泵系統及解決水源熱泵回灌的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復合式地源熱泵系統,包括:表層覆蓋層1、含水層2、強巖層基巖3、粘土球回填層4、礫石填料層5、水泥注漿層6、上層套管7、過濾管8、鋼制套管9、裸井側壁10、潛水泵11、板式換熱器12、二次側循環泵13、地源熱泵機組14、用戶側循環泵15、用戶末端16、分流閥門17、常規回灌井18及相關管道;在表層覆蓋層1、含水層2、強巖層基巖3內2-3m的空間里依次向上設置所述鋼制套管9、過濾管8、上層套管7,所述上層套管7與過濾管8及鋼制套管9通過絲扣連接,在鋼制套管9與強巖層基巖3間隙內設置有2-3m的水泥注漿層6,水泥注漿層6上部含水層2間隙內設置有礫石填料層5,在礫石填料層5上部表層覆蓋層1間隙內設置有粘土球回填層4,直至地表;
所述裸井側壁(10)為鉆機在強巖層基巖(3)內鉆孔形成的圓柱狀型井壁,裸井側壁(10)位于鋼制套管(9)以下,上層套管(7)、過濾管(8)、鋼制套管(9)、裸井側壁(10)依次向下形成一個“T”型容器,所述潛水泵(11)設置在“T”型容器底部,所述常規回灌井(18)設置在表層覆蓋層(1)、含水層(2)的空間里,強巖層基巖(3)之上;所述潛水泵(11)通過管道與板式換熱器(12)一次側進水端連接,板式換熱器(12)的回水端通過回水管道連接一個三通,三通一端置于“T”型容器上部,三通另一端與分流閥門(17)一端連接,分流閥門(17)另一端通過管道接至常規回灌井(18);板式換熱器(12)的二次側依次與二次側循環泵(13)、地源熱泵機組(14)的地源側通過管道連接后形成循環回路,所述地源熱泵機組(14)的負載側依次與所述用戶側循環泵(15)、用戶末端(16)通過管道連接后形成循環回路。
所述含水層2厚度不超過50m,所述強巖層基巖3深入距離為100m~500m。
所述粘土球回填層4中粘土球的粒徑為4-5cm,粘土球回填層4層厚為表層覆蓋層1厚度,所述礫石填料層5采用直徑5-10?mm的礫石填充,礫石填料層5填充厚度為含水層2層厚;所述水泥注漿層6的填充厚度為2-3m。
所述上層套管7、過濾管8、鋼制套管9管徑均為325mm。
所述潛水泵11與“T”型容器底部的距離為5m。
所述分流閥門17的開度為0-極限開度,極限開度為常規回灌井18的回灌量達到極限時分流閥門17對應的開度。
所述常規回灌井18與所述“T”型換熱器的水平距離為30-60m。
所述“T”型容器可以并聯設置多個,“T”?型容器上部直徑為325mm,高度不超過50m,“T”?型容器下部直徑為200mm,高度為100-500m。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解決水源熱泵回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采用水井鉆機成孔,孔徑為550~600mm,鉆機首先穿透表層覆蓋層1,之后進入到含水層2,揭穿含水層2后,鉆機進入強巖層基巖3,進入強巖層基巖3深度為2~3m后停鉆,在鉆孔內向上依次設置鋼制套管9、過濾管8及上層套管7,上層套管7與過濾管8及鋼制套管9通過絲扣連接;
b、在鉆孔與鋼制套管9的間隙注入水泥漿,注入深度2~3m,凝固后形成水泥注漿層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集團武漢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冶集團武漢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3968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網框起吊輔助裝置
- 下一篇:一種光伏發電并入電網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