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干餾煤氣制合成油合成氣的補碳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38784.4 | 申請日: | 2014-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8174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25 |
| 發明(設計)人: | 杜文廣;劉守軍;張智聰;上官炬;楊頌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原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0B57/06 | 分類號: | C10B57/06;C10B57/18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衛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戎文華 |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干餾 煤氣 合成 合成氣 方法 | ||
1.一種干餾煤氣制合成油合成氣的補碳方法,其所述方法按下列步驟進行:
⑴?確定入爐煤符合要求,質量指標為:FCd≥50%,Vadf≥25%,Ad≤25%,St,d<1.5%;
⑵?確定碳酸鹽補碳原料的燒損率、入爐煤的產氣率及原干餾煤氣的組成;
⑶?將干燥的碳酸鹽補碳原料經粗破、干式研磨,使礦粉粒度≤80目;
⑷?將研磨好的碳酸鹽補碳原料加入至入爐煤中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爐料,將混合爐料裝入干餾爐;
中溫干餾,碳酸鹽補碳原料加入量為入爐煤量的8~28wt%;
高溫干餾,碳酸鹽補碳原料加入量則為入爐煤量的10~30wt%;
⑸?將干餾爐中的混合爐料隔絕空氣加熱,通過熱分解與過剩的H2氣匹配進行補碳;
中溫干餾持續加熱6~12h,爐料中心溫度逐漸升至700~900℃;
高溫干餾則持續加熱12~24h,爐料中心溫度逐漸升至900~1100℃;
然后將紅熱的爐料出爐后經熄焦工序降至常溫,再經篩分后,即為固體清潔燃料;
⑹?干餾爐加熱過程溢出的荒干餾煤氣,經除焦油、濕法脫硫、洗氨、洗苯的化產回收工序后,即得補碳后的凈干餾煤氣,其焦油≤0.02g/m3、H2S≤0.2g/m3、NH3≤0.05g/m3、苯≤4g/m3;
⑺?補碳后的凈干餾煤氣再經預處理、第一次有機硫轉化、粗脫硫;第二次有機硫轉化及精脫硫的深度凈化工序,總硫≤0.1ppm;
⑻?經烷烴轉化、脫碳工序,將CH4、CmHn轉化為合成氣,其有效組分(H2+CO),并脫除CO2,使CH4≤0.4%,CO2≤0.1%;
⑼?所得氣體碳元素的氫碳比為r?=?H2/CO=1.80~2.15,即為合成油合成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所述碳酸鹽補碳原料的加入量是是按下列公式計算的:?
?其中:MS——碳酸鹽的燒損率,wt%;
VR——干入爐煤產氣率,Nm3/t;
VCO——原干餾煤氣組成中CO氣體的體積百分率,V%;
VCO2——原干餾煤氣組成中CO2氣體的體積百分率,V%;
VH2——原干餾煤氣組成中H2氣體的體積百分率,V%;
R——烷烴轉化前合成氣的氫碳比,一般為0.5~2.0;
α——碳酸鹽分解生成的CO2氣體轉化為CO氣體的轉化比率;
對于高溫干餾α=0.50~0.60,而中溫干餾α=0.40~0.50。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所述碳酸鹽補碳原料是石灰石、白云石、菱鐵礦和菱鎂礦中的一種。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所述石灰石、白云石、菱鐵礦和菱鎂礦中的陰離子是[CO3]2-,陽離子是Ca2+、Mg2+或Fe2+。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補碳方法,其所述固體清潔燃料中金屬氧化物含量是5~20wt%;質量指標是:FCd≥65%,Vadf≤6%,Ad≤35%,St,d<1.0%。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補碳方法,其所述合成油合成氣的主要成分為H2和CO,余量為N2、CH4和CO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原理工大學,未經太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38784.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大跨度無砟軌道橋梁梁端結構
- 下一篇:一種織物油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