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氣象條件提高冬小麥弱勢粒的粒重增加產量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131143.6 | 申請日: | 2014-04-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474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30 |
| 發明(設計)人: | 畢建杰;劉建棟;周勛波;徐東高;譚秀山;鄔定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農業大學;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G25/00;A01G7/06;A01C21/00;A01N37/42;A01P21/00 |
| 代理公司: | 濟南金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段毅凡 |
| 地址: | 271018 山東省泰***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氣象條件 提高 冬小麥 弱勢 粒重 增加 產量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作物栽培方法,尤其是利用氣象條件的冬小麥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小麥的產量由畝穗數、穗粒重、千粒重這三個因素構成,經過了幾代小麥栽培、育種科學家的努力和肥水條件的改善,特別是化肥的使用,冬小麥產量由過去100公斤每畝提高到目前550公斤每畝。但是冬小麥栽培隨著畝穗數的增加,易造成田間小麥光照不足、小麥倒伏,穗粒數和千粒重下降,因而難以繼續實現隨畝穗數的增加而達到增產的目的。針對這一問題,小麥生產上探索最理想的增產途徑是保證畝穗數的前提下,如何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等新的栽培模式。但又面臨著諸多困難。目前我國小麥生產在品種方面主要有三條途徑:分別是大穗型品種、中穗型品種和小穗型品種,分別對應著三條栽培模式。大穗型品種栽培上主要存在著分蘗不足易形成畝穗數少,盡管穗粒數和千粒重高,若播量不足最終不易實現高產;中間型品種較少、而且對肥水和栽培技術要求極嚴格,生產上很少采用;小穗型品種分蘗力強、畝穗數多、但穗粒數和千粒重低,也不易實現高產。但生產上還是以大穗型品種和小穗型品種為主,因而實現小麥高產還需要繼續研究這兩個品種的高產的栽培方法。這就面臨著一個共同的難題:每一個小麥的穗子的上、中、下三個部位的小穗和每個小穗的每個籽粒都存在著強勢粒和弱勢粒。強勢粒發育快、獲取的營養多、籽粒飽滿、粒大粒重;弱勢粒發育慢、獲取的營養少、籽粒不飽滿、粒小;小麥從開花到種子成熟時期一半的半熟期是灌漿的轉折點,弱勢粒實際的半熟期比理論半熟期提前,因而不能完成理論灌漿過程,如何解決這一矛盾。這時再用肥水等栽培方法已是為時已晚,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使小麥產量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仍然徘徊在550公斤每畝的水平,育種上和栽培方法上作了很多努力,但是很少有跨越600公斤每畝先例。而且現有的栽培方法還克服不了強勢粒和弱勢粒的問題,致使小麥即使同一個品種,生產出來的小麥籽粒大小不一,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小麥的外觀物理品質,自然會影響小麥的加工品質。另外,弱勢粒在分化和生長發育過程中也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和養分,故弱勢粒結實性差和粒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小麥水分、養分的高效利用。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冬小麥栽培技術無法實現繼續增產和小麥外觀物理品質差的技術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氣象條件提高冬小麥弱勢粒的粒重增加產量的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措施:
第一:冬小麥穗分化期施肥措施
在冬小麥穗分化初期,在小麥葉面噴施氯化鉀,穗分化初期結束時測量小麥葉片中ABA的含量,如果ABA的含量低于3ng/gFW,就需要在小麥穗分化后期田間追施速效氮肥如尿素,其中:
所述的小麥穗分化初期噴施氯化鉀的操作方法為:當白天氣溫高于7℃,夜間高于1℃,小麥田葉面噴施氯化鉀(KCL)1.5kg/畝,可促進穗分化進程5-7天;當白天氣溫低于7℃,夜間低于1℃,不宜進行,原因是穗分化還未開始;
所述的小麥穗分化后期追施速效氮肥的操作方法為,當白天氣溫低于18℃,夜間低于7℃,結合劃鋤、追施尿素15Kg/畝,然后澆水,每畝150方,可加快小麥穗分化進程7天左右;當白天氣溫高于18℃,夜間高于7℃,不宜進行,原因是穗分化已經結束。
通過葉面噴施氯化鉀和追施尿素加起來可加快小麥穗分化進程15天左右,這增加了小麥的物質積累,從而顯著提高小麥穗期的碳花比(小麥植株中的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與小花數的比值),提高了弱勢粒灌漿中的限制因素---灌漿初期的籽粒的生理活性,增加胚乳細胞增殖速率,從而增加小麥胚乳細胞數,增加籽粒庫容,最終促進小麥弱勢粒的發育,變得充實,實現結實率和弱勢粒粒重提高的效果。
在穗分化結束時應達到的標準是小麥葉片中ABA的含量不低于5ng/gFW,如果達到這個標準,就采取下面第二措施,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需要同時采用下面第二和第三措施。
第二:冬小麥結實期的干旱—濕潤交替灌溉措施
在冬小麥灌漿至結實期,小麥田0-20cm深度土壤相對濕度一般都低于45%,所以采用輕度干旱—濕潤交替方式,具體操作方法是:在小麥開花后7天即進入灌漿期,先根據氣溫,當當天氣溫小于28℃、大于15℃,即在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后進行灌溉,每畝150方,然后10天不澆水,第11天測定小麥田0-20cm深度土壤相對濕度,若相對濕度低于45%,再灌溉100方/畝,以后持續不澆水,形成輕度干旱—濕潤交替狀態,第一水澆水量大于100方,第二水澆水量要小一些原因是以免小麥倒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農業大學;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未經山東農業大學;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3114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LED日光燈管
- 下一篇:一種汽車儀表板骨架模態試驗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