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框架錨桿邊坡錨固結構地震響應控制試驗裝置及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29593.1 | 申請日: | 2014-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353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04 |
| 發明(設計)人: | 董建華;王永勝;董旭光;王冰霞;劉彥東;張媛;吳意謙;代濤;袁方龍;王浩;楊志 | 申請(專利權)人: | 蘭州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33/00 | 分類號: | E02D33/00;E02D5/74 |
| 代理公司: | 蘭州振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 地址: | 730050 ***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框架 錨桿邊坡 錨固 結構 地震 響應 控制 試驗裝置 施工 方法 | ||
1.框架錨桿邊坡錨固結構地震響應控制試驗裝置,包括振動臺(1)、模型箱(2)、框架(6)、普通錨桿(10)、控制錨桿(11),其特征在于:模型箱(2)通過螺栓(23)與振動臺(1)連接,模型箱(2)內裝有框架(6)和土體(32),土體(32)內埋設普通錨桿(10)和控制錨桿(11),框架(6)設置在土體(32)前,錨具(26)和墊板(27)將穿過框架(6)的普通錨桿(10)和控制錨桿(11)錨固框架(6)上,形成模擬支護邊坡,框架(6)和土體(32)之間安裝加速度計(30)和土壓力盒(31),框架(6)上安裝位移傳感器(29),普通錨桿(10)和控制錨桿(11)的自由段貼有應變片(28),通過通訊線(5)將應變片(28)、加速度計(30)和土壓力盒(31)與動態數據采集儀(4)連接,再與電腦(3)連接,通訊線(5)將位移傳感器(29)和控制錨桿(11)的變阻尼裝置(15)與電腦(3)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錨桿邊坡錨固結構地震響應控制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錨桿(11)是將變阻尼裝置(15)通過螺栓(23)和擋板(13)固定連接在錨桿(12)上、并用套筒(22)將加長桿(21)和變阻尼裝置(15)的單桿活塞(20)連接,錨桿(12)和加長桿(21)分別穿過框架(6),在錨桿(12)上依次套上墊板(27)、錨固彈簧(14),用錨具(26)將其錨固于框架(6)上;在加長桿(21)上套上墊板(27)用螺帽(24)將其錨固于框架(6)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錨桿邊坡錨固結構地震響應控制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變阻尼裝置(15)的液壓缸(16)采用單桿活塞(20),工作壓力為7MPa?,液壓缸(16)的尺寸規格:M20X40X100;電液伺服閥(19)采用流量為20cm3/min~3.5L/min的比例節流伺服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錨桿邊坡錨固結構地震響應控制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錨固彈簧(14)的剛度系數為200N/mm~400N/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錨桿邊坡錨固結構地震響應控制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模型箱(2)為頂部和前部開口的長方體,底板邊緣設有與振動臺(1)連接的螺栓孔,頂部設有吊環。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錨桿邊坡錨固結構地震響應控制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電腦(3)和動態數據采集儀(4)放置于振動臺(1)之外。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錨桿邊坡錨固結構地震響應控制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錨桿(11)的施設位置能夠改變。
8.框架錨桿邊坡錨固結構地震響應控制試驗裝置的施工方法,其步驟為:
(1)根據相似比確定框架(6)、普通錨桿(10)和錨桿(12)的幾何尺寸;
(2)預制框架(6):支模板、綁扎鋼筋和澆筑混凝土,同時預留普通錨桿(10)、錨桿(12)和加長桿(21)的出孔;
(3)預制普通錨桿(10)和錨桿(12):根據計算錨固段的長度,用PVC管作為模板,將普通錨桿(10)和錨桿(12)插入PVC管內,澆筑混凝土,形成錨固段,養護完成后,拆掉PVC管;在自由段貼應變片(28),并用絕緣膠帶包扎保護;
(4)組裝變阻尼裝置(15):在內裝單桿活塞(20)的液壓缸(16)內充填油液(17),用旁通管路(18)將電液伺服閥(19)和液壓缸(16)連接,充滿油液(17)并排氣調試,并在外套上護罩(25);
(5)組裝控制錨桿(11):在錨桿(12)的相應位置焊接擋板(13),將變阻尼裝置(15)用螺栓(23)固定在錨桿(12)的擋板(13)上,用套筒(22)連接加長桿(21)和單桿活塞(20)的活塞桿;
(6)將框架(6)吊到模型箱(2)內,按設計傾斜一定的角度,并用繩子暫時固定,在模型箱內(2)從底向上裝土體(32)到最底層普通錨桿(10)孔的位置,將普通錨桿(10)從模型箱(2)內向框架(6)外穿出,并用墊板(27)和錨具(26)錨固;
(7)在框架(6)的面板(9)后,與最底層普通錨桿(10)的同一高度位置,安裝加速度計(30)和土壓力盒(31);
(8)安裝控制錨桿(11):將控制錨桿(11)和加長桿(21)同時穿出框架(6),將墊板(27)套在加長桿(21)上并用螺帽(24)錨固在框架(6)上;依次將墊板(27)、錨固彈簧(14)套在錨桿(12)上,并用錨具(26)錨固在框架(6)上;
(9)繼續向模型箱(2)內裝土體(32),直到從下向上的第二層普通錨桿(10)和控制錨桿(11),重復步驟(7)、步驟(8)完成普通錨桿(10)和控制錨桿(11)的安裝;
(10)將連接應變片(28)、加速度計(30)、土壓力盒(31)的通訊線(5)與動態數據采集儀(4)連接;將變阻尼裝置(15)、位移傳感器(29),動態數據采集儀(4)的通訊線(5)與電腦(3)連接;
(11)將模型箱(2)用吊車吊到振動臺(1)上,并用螺栓(23)將其固定于振動臺(1)上;
(12)輸入不同加速度值的地震波進行試驗測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蘭州理工大學,未經蘭州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2959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