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銀棱平脫秘色瓷器的制作方法及制得的銀棱平脫秘色瓷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27530.2 | 申請日: | 2014-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228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16 |
| 發明(設計)人: | 俞支輝;俞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運發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41/86 | 分類號: | C04B41/86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紅娟 |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紹***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銀棱平脫秘色 瓷器 制作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陶瓷制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銀棱平脫秘色瓷器的制作方法及制得的銀棱平脫秘色瓷器。
背景技術
越窯青瓷始創于東漢時期,經過三國、兩晉、南北朝300多年的發展,成為我國最先形成的窯場眾多、分布地區廣闊、產品風格相近的瓷窯體系。唐朝是中國瓷器發展的鼎盛期,越窯青瓷被列為七大名窯之首,代表了當時青瓷的最高水平。
秘色瓷是由越窯創燒出來的一個新品種,是中國陶瓷史上極為神秘的一種瓷器,又稱秘瓷、秘色越器,為唐宋時期浙江上林湖地區越窯進貢朝廷的一種特制青瓷。傳說中,秘色瓷是使用一種秘密的釉料配方,裝入特制的匣缽經過特殊的燒制工藝燒制而成的,該特殊的釉料配方能使瓷器外表產生“如冰”、“似玉”的美學效果,釉層特別薄,釉層與胎體結合特別牢。
秘色瓷在晚唐時才開始燒造,五代時達到高峰,當時燒制的秘色瓷均為皇家使用,因產量低、傳世量少而倍顯珍稀,而且在北宋末年秘色瓷的制作工藝已經失傳,所以人們對它的認識很少。越窯秘色瓷的實物在全國各博物館館藏中數量極少,連碎片都極為珍貴,甚至一度認為秘色瓷只是一個傳說。
1987年,陜西法門寺塔唐代地宮中,出土了唐僖宗用來虔誠供奉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的一批精美供器,同時出土了記錄這些器物名稱的石刻物帳。據此物帳,專家們斷定該地宮出土的14件青瓷就是傳說中的“秘色瓷”,從而破解了“秘色瓷”的謎底。其中的銀棱平脫秘色瓷碗,堪稱秘色瓷標準器物,其內壁“披黃衣”、口緣與足緣鑲銀,其造型之規整,釉色之出眾、特殊,制作之精致,達到了唐代瓷器制作之極限。
由于秘色瓷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因此,研究其制造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公開號為CN101967060A的中國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日用瓷器的燒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修整好的坯體干燥后,放入窯爐進行800~900℃低溫素燒,并將素燒坯打磨光滑;素燒坯施釉后,將制品口沿與底腳的釉料去除;采用倒扣的方式,將制品直接放在耐火硼板上進行第一次的高溫釉燒;將制品翻過來后先將其口沿清理干凈,對制品的口沿局部施釉后,再次放入窯爐,正立放置進行第二次的高溫釉燒,冷卻后得到成品。該制備方法是一種日用瓷器的燒制方法,外觀與秘色瓷相距甚遠。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銀棱平脫秘色瓷器的制作方法及制得的銀棱平脫秘色瓷器,該銀棱平脫秘色瓷器的釉層青中泛綠、滋潤透明,且有玉的美感。
一種銀棱平脫秘色瓷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坯料成型得到器坯;
(2)對步驟(1)得到的器坯進行素燒,得到素燒坯;
(3)采用蕩釉法對步驟(2)得到的素燒坯的內壁進行施釉,晾干后得到釉坯;
(4)在窯爐中,對步驟(3)得到的釉坯進行釉燒得到預制品;
所述的釉燒的操作方式如下:
(4.1)打開窯門自然烘燒1~2小時,溫度為200-400℃;
(4.2)關上窯門以氧化焰進行燒制,溫度升溫至940~980℃;
(4.3)保持窯門關閉的狀態下,以氧化-還原焰交替循環進行燒制,升溫至1300~1350℃;
其中,交替循環指的是先氧化焰燒制一段時間后,再轉為還原焰燒制一段時間,然后再氧化焰,依次交替進行,直到指定溫度;
(4.4)熄火并打開窯門,在2~3分鐘冷卻至1050~1100℃;
(4.5)虛掩窯門,窯門處留有6~8cm的縫隙,自然冷卻至100℃以下開窯,得到所述預制品;
(5)對步驟(4)得到的預制品的外壁(包括底部)進行第一次髹漆,晾干后對外壁進行第一次打磨得到漆器;
(6)將刻有圖案的厚度為0.05~0.1mm的銀片貼在所述漆器的外壁,然后對漆器的整個外壁進行第二次髹漆,直到完全覆蓋住銀片,再對漆器的整個外壁進行第二次打磨至銀片表面露出為止,得到成型的器體;
(7)在步驟(6)得到的器體的器沿和底圈的圈沿上包覆0.3~0.4mm厚的銀片,得到所述的銀棱平脫秘色瓷器。
本發明中,通過控制釉燒過程中窯爐內還原氧和燒成溫度,使得胎、釉原料中的金屬成分如氧化鐵還原為氧化亞鐵,賦于瓷器以青綠顏色,釉層滋潤透明,且有玉的美感。
步驟(1)中,所述的坯料為灰色瓷土。該灰色瓷土的主要成分為磷、三氧化二鐵、二氧化硅和碳酸鈣。
作為優選,所述的銀棱平脫秘色瓷器為銀棱平脫秘色碗;
步驟(1)中,所述的器坯的碗沿開有5個夔口,深度為1~2mm,均勻分布于碗沿上。此時,得到的碗體美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運發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運發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2753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