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神經導管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25007.6 | 申請日: | 2011-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201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16 |
| 發明(設計)人: | 徐弢;袁玉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L27/54 | 分類號: | A61L27/54;A61L27/40;A61L27/38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陳衛 |
| 地址: | 510663 廣東省廣州市高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神經 導管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醫用材料及植入式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神經導管及其制備方法。本案為原申請“CN201110073822.9一種神經導管及其制備方法”的分案申請。
背景技術
神經系統是人體內的最主要的器官之一,它控制著人體的感官運動功能。各種外傷如壓迫、牽伸、撕裂、切斷以及其他因素如局部缺血、腫瘤等將會造成神經系統的部分或全部損傷,從而導致功能喪失和其它神經性疾病。缺損神經的修復與功能的重建是人類尚待攻克的難題之一。
周圍神經的神經元軸突在適當條件下可以延伸,長過受損傷區域,達到神經再生目的。借助于神經外科特別是顯微神經外科的發展,神經損傷的修復和再生已成為可能。目前研究和在臨床上應用的神經修復技術主要有三種,直接吻合、神經移植(自體或異體)及神經導管修復。直接吻合是直接將斷離神經的近體端、遠體端進行手術縫合,僅局限于較短的神經斷傷(小于8mm),這是由于神經沒有伸展功能,縫合產生的張力會影響神經的再生,因此對長間歇的神經缺損也無能為力,且其療效優良率僅為50%。神經移植會導致供區神經功能喪失,對較大較粗的神經缺損供應來源不足,且有二次手術的問題。而異體移植尚需解決免疫抑制問題。直接吻合和神經移植還存在著斷端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纖維接錯位問題。由于在創傷外科領域,神經損傷修復是靠神經端端縫合,但由于周圍神經是混合神經,而目前還缺乏在手術中能快速而準確地辨別神經斷端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纖維的科學鑒別方法,即使應用精細的顯微外科技術行束膜縫合,也難以避免在神經端端縫合后,因感覺、運動神經纖維的錯向對接,而影響神經縫合的療效,影響神經功能的恢復。
神經導管修復(橋接術)是目前神經再生修復的研究熱點,是組織工程學、材料學、生物學、醫學界共同關注的一大熱點。近十幾年來國內外學者已經證實了神經導管替代自體移植來修復神經缺損的可行性。由于神經具有一定的再生修復能力,通過導管誘導,為缺損神經的近體端、遠體端搭橋,引導神經的再生方向,可以使缺損長度較短的神經再生修復。近年來,有學者主張在神經斷端間留2~3mm的間隙,由于神經的趨化作用,有利于使近端感覺神經纖維和運動神經纖維分別與遠端相應神經纖維對接,從而提高神經修復效果。
相比于其它神經損傷修復方法,采用神經導管可以提供神經再生的多種有利條件:在神經再生中暫時固定并支持缺損神經的兩端;引導神經元的軸突軸向生長,避免外生和形成神經瘤;為神經再生提供一個相對隔絕的微環境,富集神經再生所需的神經營養因子,減少細胞入侵,防止疤痕的形成;有利于感覺神經纖維和運動神經纖維正確地與遠端相應神經纖維對接,提高神經修復效果。
用于制備神經導管的材料主要分為非神經組織、非生物降解材料和可生物降解材料。非神經組織材料主要包括靜脈管、動脈管、羊膜管、骨骼管、肌膜管等,這些材料主要的特點是含有基底膜與雪旺細胞的細胞基底膜相似,為雪旺細胞遷入提供條件,但這些材料在缺血后容易塌陷、再生不良、形成鎖疤痕組織、增生及粘連等。非生物降解型材料如硅膠管、聚乙烯、聚氟乙烯等曾被用來制備神經導管研究神經再生狀況,由于導管的非降解性,神經再生完成以后,導管仍然完整地留在再生部位,這可能使再生神經纖維化,引起慢性神經壓迫并引發炎癥,因而其長期效果不甚理想,在臨床上應用受到限制。這兩者都不可取。可降解材料是目前神經導管研究的熱點,從目前神經導管的研究現狀看,主要是通過各種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材料,如牛膠原蛋白、聚乳酸、殼聚糖等,加工為中空管或再在其中內置與軸平行的纖維、海綿等,在缺損神經的近體端和遠體端搭橋,營造一個有利于再生功能發揮的微環境,阻止周圍結締組織的長入,誘導神經沿導管方向再生。在修復過程中,導管材料也逐漸降解被生物體吸收。并且以此類材料為基體通過物理吸附、微包囊、化學鍵合、使用前注射等方式在材料上結合各種神經再生促進劑,如成年蛋白、神經細胞粘附蛋白、神經生長因子、睫狀神經營養因子、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等,以促進神經的再生;或進行雪旺細胞或干細胞培養,以構筑組織工程化人工神經導管。
盡管神經導管橋接術的研究己取得諸多進展,如中國專利CN100479785C(授權日2009.4.22)公開了一種雙層人工神經導管的制備方法,采用倒模的方式制備神經導管的內外層。但離臨床上取代自體神經移植修復周圍神經缺損還有相當的距離。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導管材料所提供的功能還不能完全滿足軸突再生這一精確復雜的生理過程的要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2500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存儲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半導體模塊封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