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細桿雙向內力測量傳感器及標定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19136.4 | 申請日: | 2014-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844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25 |
| 發明(設計)人: | 宋愛國;潘棟成;李會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L1/22 | 分類號: | G01L1/22;G01L2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楊曉玲 |
| 地址: | 211189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向 內力 測量 傳感器 標定 方法 | ||
1.一種細桿雙向內力測量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相同的對稱設置的夾板(1),兩個夾板(1)背對背固定在一起,兩個夾板(1)之間的距離可調,兩個夾板(1)之間留有縫隙;每個夾板(1)的背面設有卡槽(2)和凹槽(3),所述卡槽(2)與凹槽(3)在一條直線上,所述卡槽(2)與細桿(4)適配,所述細桿(4)卡在卡槽(2)內并從凹槽(3)中穿過而不與凹槽(3)接觸;每個夾板(1)的正面設有壓力測量單元(5),所述壓力測量單元(5)的位置與卡槽(2)相對;每個夾板(1)上還設有拉壓力測量單元,包括對準凹槽(3)位置的拉壓力測量孔(6)和位于拉壓力測量孔(6)上下側的兩個缺口,上下兩個缺口的開口相背,上下兩個缺口及拉壓力測量孔(6)整體呈S型,在拉壓力測量孔(6)的垂直于卡槽(2)和凹槽(3)所在直線方向的內壁處設置有拉壓力測量裝置(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細桿(4)雙向內力測量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兩個夾板(1)上設有安裝孔(11),安裝孔(11)內設有螺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細桿(4)雙向內力測量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每個夾板(1)上的拉壓力測量裝置(7)有2個,分別設置于對稱的兩個內壁上,位于同一個夾板(1)上的拉壓力測量裝置(7)組成的應變電橋經放大電路放大后,由A/D轉換電路轉換成數字信號進而顯示出拉壓力測量裝置(7)上的測量電壓。
4.一種細桿雙向內力測量傳感器的標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夾板(1)的卡槽(2)將細桿(4)卡住,調整螺栓松緊度,記錄壓力測量單元(5)的力值F,然后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標定,
步驟一、標定拉力:在細桿(4)兩端分別固定拉環(8),在拉環(8)上穿裝有拉繩,細桿(4)的一端拉繩懸吊固定使得細桿(4)及夾板(1)均處于垂直狀態,此時記錄拉壓力測量裝置(7)經放大、轉換后輸出的未施加拉力情況下的拉力零點電壓;然后在處于下方的拉繩上依次懸吊砝碼(9),并同時記錄不同數量砝碼(9)對應的兩個夾板(1)上的拉壓力測量裝置(7)測到的一組測量電壓,直至達到電壓表的滿量程,完成一次拉力標定;此后,將兩個夾板(1)同時繞細桿(4)的圓周依次順序旋轉60°,每旋轉一次到位后再次擰緊螺栓使得壓力測量單元(5)的力值為F,然后均按照同樣的方法完成一次拉力標定,直至前后總共完成6次拉力標定,得到6組測量電壓值共12個電壓值,將每組測量電壓值的2個電壓值分別減去拉力零點電壓后相加,共得到6組補償后的測量電壓;
步驟二、標定壓力:將拉環(8)去除,調整螺栓松緊度,使得壓力測量單元(5)的力值為F,在細桿(4)兩端分別安裝托盤(10),所述托盤(10)垂直于細桿(4),將其中一個托盤(10)放置于水平臺面上使得細桿(4)及夾板(1)均處于垂直狀態,此時記錄拉壓力測量裝置(7)經放大、轉換后輸出的未施加壓力情況下的壓力零點電壓;然后在處于上方的托盤(10)上依次加載砝碼(9),并同時記錄不同數量砝碼(9)對應的兩個夾板(1)上的拉壓力測量裝置(7)測到的一組測量電壓,直至達到電壓表的滿量程,完成一次壓力標定;此后,將兩個夾板(1)同時繞細桿(4)的圓周依次順序旋轉60°,每旋轉一次到位后再次擰緊螺栓使得壓力測量單元(5)的力值為F,然后均按照同樣的方法完成一次壓力標定,直至前后總共完成6次壓力標定,得到6組測量電壓值共12個電壓值,將每組測量電壓值的2個電壓值分別減去壓力零點電壓后相加,共得到6組補償后的測量電壓;
步驟三、求解計算式:將標定過程中依次增加砝碼后對應的加載的力值作為橫坐標,對應的12組補償后的測量電壓作為縱坐標,其中根據加載的力的方向取力值的正負,補償后的測量電壓的正負與其對應的加載的力的正負相同,繪制二維坐標圖,并對數據采用最小二乘擬合得到力-電壓關系式:u=k·f,其中u為補償后的測量電壓,k為二維坐標圖的斜率,f為砝碼的總重力,對上述關系式中的k求倒數,得到細桿(4)雙向內力測量傳感器的計算式:f=k-1·u。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19136.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納米材料光降解裝置
- 下一篇:半導體封裝結構的形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