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顯示基板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16285.5 | 申請日: | 2014-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07570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1 |
| 發明(設計)人: | 鄭耕全;傅建豪;林倩如 | 申請(專利權)人: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 | 分類號: | G02F1/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梁揮,祁建國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科***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顯示 板結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于一顯示基板結構,尤指應用于顯示裝置中的一顯示基板結構。
背景技術
平面顯示裝置具有重量輕與厚度薄等特性,已逐漸成為顯示裝置市場上的主流產品,例如應用在家用電視、個人電腦顯示器以及如手機、數字相機與可攜式音樂播放裝置等可攜式電子產品。一般而言,大部分類型的平面顯示裝置的設計將電子元件或發光元件設置于薄型基板上。以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裝置為例,其通常包括上、下二基板,其中下基板表面設置了薄膜晶體管、掃描線、信號線、像素電極,而上基板表面則設置彩色濾光片等元件,藉由框膠固定上、下基板的位置,并于兩者間填充液晶分子,即構成了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面板。此外,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裝置通常另包括多個晶片,藉由與掃描線與信號線等導線電性連接以控制顯示裝置各像素的開關。然而,為了配合信號線與掃描線的走線設計,與晶片相接的導線通常具有不同的拉線長度,會造成各導線阻抗不均,進而影響信號線與掃描線的信號傳導速度與品質。現有技術中曾提出藉由設計各導線具有不同的彎折形狀或彎折數量等導線配置方式以企圖達到均衡導線阻抗,然而,此設計會造成周邊區導線的配置形狀有不小的差異性,后續在導線上側涂刷其他膜層材料時,可能會導致顯示不均勻的現象(rubbing mura)。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顯示基板結構,在其周邊區的導線具有較均勻的配置圖案,且又能兼顧阻抗均勻化的效果。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基板結構,其包括基板、至少一晶片以及多條導線。基板表面定義有顯示區與周邊區,且周邊區位于顯示區的周邊,而晶片設置于周邊區。導線至少設置于周邊區且至少位于晶片與顯示區之間。各導線分別包括一扇出(fan-out)部與至少一調整部,各導線的扇出部分別電連接于晶片,而各導線的調整部與同一條導線的扇出部電連接。各導線的調整部分別包括一彎折走線,這些導線的至少其中一者的調整部另包括一直線走線,其中同一條導線的直線走線與彎折走線至少部分重疊且互相電連接。
由于本發明周邊區的各導線的調整部都具有彎折走線,因此各導線的調整部具有一致且均勻的配置圖案,能夠改善上側膜層涂刷不均的問題。再者,本發明更進一步提供導線的調整部可以另包括與彎折走線互相電連接的直線走線,藉由直線走線的設置可以降低導線的阻抗,并進一步達到調整及均勻化各導線阻抗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顯示基板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顯示基板結構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顯示基板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調整區域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4為圖3所示調整區域沿著切線X-X’的剖面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顯示基板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顯示基板結構的第三實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顯示基板結構的第四實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
10基板結構
11基板
12周邊區
14顯示區
16晶片
18、18a、18b、18c、18d、18e導線
20扇出部
22調整部
22a、221a、222a 彎折走線
22b、221b、222b 直線走線
221 第一調整部
222 第二條整部
24扇出區域
26調整區域
28導電層
30保護層
32、34 配向層
36接觸元件
A 第一基準點
B 第二基準點
Lc、Ld、Le長度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一般技藝者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下文特列舉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構成內容及所欲達成的功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1628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