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的低氮燃燒改造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114535.1 | 申請日: | 2014-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128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9 |
| 發(fā)明(設計)人: | 黃中;江建忠;徐正泉;肖平;孫獻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3C10/00 | 分類號: | F23C10/00;F23C10/18;F23C10/2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5 | 代理人: | 賈玉健 |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區(qū)***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循環(huán) 流化床 鍋爐 燃燒 改造 方法 | ||
1.一種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的低氮燃燒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同時對低份額一次風系統(tǒng)PAS、二次風精確供給系統(tǒng)SAS和床上燃燒器補充風系統(tǒng)SUBS的改造;
所述對低份額一次風系統(tǒng)PAS的改造為:在布風板(4)上安裝鐘罩式風帽(5),所述鐘罩式風帽(5)彼此之間的間距100~400mm,運行期間一次風PA量占燃燒總風TA量的15~40%;當一次風PA量占燃燒總風TA量比例為15%時,鐘罩式風帽(5)的阻力為1~2kPa;在布風板(4)最外圈砌筑耐火耐磨材料凸臺(6),所述凸臺(6)的高度為200~600mm、寬度為400~600mm;
所述對二次風精確供給系統(tǒng)SAS的改造為:二次風SA量按照區(qū)域獨立供給,分別由區(qū)域二次風總流量控制裝置(13)和獨立二次風精確流量控制裝置(14)調節(jié),二次風口(7)沿爐膛密相區(qū)(1)高度方向分為3層或4層布置;
所述對床上燃燒器補充風系統(tǒng)SUBS的改造為:風源為一次冷風PAC,床上燃燒器風SUBA的量占燃燒總風TA量的5%~10%。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的低氮燃燒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風口(7)沿爐膛密相區(qū)(1)高度方向分3層布置時,各層的高差不同,鍋爐燃用干燥無灰基Vdaf低于10%的煤種時,距離布風板(4)的高度分別為600~1000mm、1600~2000mm、2600~3000mm;鍋爐燃用干燥無灰基Vdaf10%~25%的煤種時,距離布風板(4)的高度分別為1000~1500mm、2000~2500mm、3000~3500mm;鍋爐燃用干燥無灰基Vdaf30%以上的煤種時,距離布風板(4)的高度分別為1400~1800mm、2400~2800mm、3400~3800mm。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的低氮燃燒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風口(7)沿爐膛密相區(qū)(1)高度方向分4層布置時,各層的高差不同,鍋爐燃用干燥無灰基Vdaf低于10%的煤種時,距離布風板(4)的高度分別為600~1000mm、1600~2000mm、2600~3000mm、3600~4000mm;鍋爐燃用干燥無灰基Vdaf10%~25%的煤種時,距離布風板(4)的高度分別為1000~1500mm、2000~2500mm、3000~3500mm、4000~4500mm;鍋爐燃用干燥無灰基Vdaf25%以上的煤種時,距離布風板(4)的高度分別為1400~1800mm、2400~2800mm、3400~3800mm、4400~4800mm。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的低氮燃燒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鄰兩層的二次風口(7)位置錯列排布置,錯列布置的高度差為200~400mm。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的低氮燃燒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風口(7)位置距離給煤口(9)位置的垂直距離和水平距離均大于800mm。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的低氮燃燒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風口(7)與垂直方向的夾角α為15~75°,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β為5~80°。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的低氮燃燒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風口(7)為正方口、長方口、圓口、橢圓口或梯形口,且其端部采用漸變設計,二次風口(7)出口當量直徑是二次風管道8當量直徑的50%~2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1453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吉非替尼及其衍生物微波合成的新方法
- 下一篇:環(huán)肌酸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