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氣球新用途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106624.1 | 申請日: | 2014-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543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1 |
| 發明(設計)人: | 應偉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應偉民 |
| 主分類號: | G08B5/00 | 分類號: | G08B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球 用途 | ||
發明領域
本發明涉及氣球在人們遇險或在急于需要幫助時發求救求援信號中用途。
背景技術
氣球是充滿空氣或某種別的氣體的一種密封袋,現用途有:作為運輸工具、作為裝飾、作為玩具、烘托節日氣氛的氫氣球,用于氣象觀測的高空氣球。
現在,當人們遇險要求救求援時,國際通行的方法是,
1燃放火焰,產生煙霧,火光等求救信號。這種方式有很大局限性。如必須有干燥的燃料,如果燃料不夠多,則不能長時間燃燒。并且遇險的人必須有取火的火柴或打火機,火柴和打火機濕了都是不能用的,必須等干了才能生火。如果在野外沒有火柴和打火機,那就很難生火了。并且如果燃料稀缺或者自己傷勢嚴重,或者由于饑餓,過度虛弱,都可能生不了火。還有,就一點火沒有明顯的效果,如果生的火很大,當火堆是在森林里時,很容易引起森林火災,造成很大的損失還會危及自己安全。
2聲響求救。采取大聲喊叫,吹響哨子或擊打臉盆,墻壁等方法發出求救信號。這種方法在人少的地方是沒有用的,并且很快就消耗掉體力,減少了求生的時間。傷勢嚴重或過度虛弱的人是無法用此法求救的。
3光線求救。用手電,鏡子反射光等方法發出有規律的求救信號。這種方法的話是要在晚上才有好點的效果,并且照射的方向與其它人之間不會被別的東西擋住。手電的電很快就會用完的,一般的手電一次充電也就能用2-5小時。鏡子反光的話要求就更高了,必須要有光源,并且光源、鏡子、人成一定角度,之間還不能有東西擋住才能起做用。并且人要消耗很大的體力。傷勢嚴重或過度虛弱的人很難用此法求救的。如果人處在凹坑處就更不行了。
4拋擲軟物。處在高處時,可拋擲軟物,如枕頭,塑料空瓶等發出求救信號。在遇險人的附近就有人,可用此法。或著有飛機經過時才用一下。否則會消耗大量的體力,減少求生時間。
5特殊信號求救。用樹枝,石塊,衣服等物品在空地上堆出“SOS”字樣,每字最好長6米以上。這些標志在人少的地方也是不易被發現的,并且人不得不走開后,只能利用方向指示標表示你的行動路徑,并不能讓人家看到標示就知道人現在的位置。所以這樣的方法也只是增加被救的機會。信號的效果也不強。
6手機報警求救。用手機只能打電話給家人、朋友或警方求救。反而在不遠處的人將因得不到這樣的信號而沒能救援。且因手機是要用電維持使用功能的,當手機弄濕或是沒電或是摔壞就沒法報信,再如果手機沒有信號使用不了。即使能打電話報警,一般也很難說清自己的具體位置,到時也還是要大批的人經過很長時間的搜尋。
現在已通用的求救方法很有局限,很難靠這些方法成功的獲救。往往受困后,沒能發出有效的求救信號。為了爭取時間,救援人員往往要很多人,進行幾晝夜的地毯式搜尋。并且很多都沒能成功。有些的話還要出動直升機搜尋。這樣因有人遇險,救援的成本非常的大,并且成功率很低。很多人遇險后都因只能用通行的求救方法求救,這些通行的求救方法又難讓遠方的人發現。而當被別人知道可能遇險開始救援后,就算救援的人知道遇險人在哪附近,也還需要出動很多人,且有些還要經過幾天的搜尋,很多人都因錯過了求生時間而不能得救。近幾年就有些這樣的例子。如
12013年6月23日,溫州14歲小驢友小溫,在和母親等7人一起穿越莒溪大峽谷的過程中,與母親分隊前進,孩子與母親的一位男性朋友同行后失蹤,經過200多人近50個小時的搜救,只發現孩子的一只鞋。搜救進入第三天,來自溫州、麗水、義烏、杭州、上海等地的搜救隊伍不斷加入,20多支救援隊對大峽谷進行了全方位搜尋,當地特警也加入進來。溫州山地救援中心搜救工作的總調度員楊邦革說,“地面上我們來來回回搜救了不下十遍”。幾支專業的水底救援隊對大峽谷內的20多個水潭,逐個進行了水下搜尋,結果仍一無所獲。直到10月27日晚,失蹤近4個月的14歲溫州小驢友的遺骸在溫州莒溪大峽谷一水潭石縫中找到。
22014年2月17日上午10點29分,35歲的IBM深圳公司管理人員梁婭倒在深圳地鐵蛇口線水灣站C出口的臺階上,并保持這一姿態達50分鐘。監控錄像顯示,在梁婭倒下后有發出求救的動作。三分鐘后,有市民發現并告知地鐵工作人員。隨后地鐵工作人員趕到,民警也在25分鐘后趕到。11點18分,急救人員到達現場發現梁婭已經死亡。
32009年5月15日,在金光新區內粉刷墻面的王師傅正在搭建好的腳手架上工作。有一塊地方粉刷了就掉,后來我發現是有水管漏水,為了告知居民,他翻墻進入漏水的那戶人家院子,敲了敲半掩的門,卻發現無人應答。再推門進去,一堆白骨映入眼簾。死者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在鄰居、家人的生活中消失近兩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應偉民,未經應偉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0662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減壓閥
- 下一篇:一種判別車輛急右轉不良駕駛行為的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