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治療牙髓炎的中藥膏劑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106596.3 | 申請日: | 2014-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773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郭潔;王媛媛;陳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郭潔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64 | 分類號: | A61K36/8964;A61K9/06;A61P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龔燮英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青***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牙髓炎 中藥 膏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口腔科藥劑,特別涉及一種治療牙髓炎的中藥膏劑。
背景技術
牙髓炎疾病俗稱牙神經痛,表現為劇烈的難以忍受的疼痛,疼痛的性質有以下特點:自發(fā)性疼痛,陣發(fā)性加劇,呈間歇性發(fā)作,在無外界任何刺激的情況下,患牙發(fā)生劇烈疼痛,早期疼痛發(fā)作時間短,緩解時間較長,隨著病情發(fā)展,晚期則疼痛發(fā)作時間長,緩解時間較短,乃至最后無緩解期;夜間疼痛比白天重,特別是平臥時更顯著;早期冷、熱刺激均可引起疼痛加重,晚期冷刺激不但不激發(fā)疼痛,反而使疼痛暫時緩解,故臨床常見患者口含冷水或吸冷氣以減輕疼痛,民間常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就是指急性牙髓炎晚期(化膿期)的癥狀;再者,疼痛不能定位,常沿三叉神經分布區(qū)向同側上、下頜牙齒及臨近部位放射,患者常不能指出病牙的準確位置。牙髓炎病,是指細菌或毒素侵入位于牙齒中心的牙髓引起的炎癥,絕大多數根尖周的病變,特別是炎癥,都是繼發(fā)于牙髓病的。急性牙髓炎是指急性牙髓組織的炎癥,其感染源主要來自深髓,牙髓的感染可通過根尖孔引起根尖感染,臨床主要特征是劇烈疼痛,一般止痛藥物效果不明顯,后期可發(fā)展為牙髓壞疽,目前多采用除去牙髓的方法治療或開髓及藥物止痛,給患者帶來很多的痛苦。而各型牙髓炎疾病均屬中醫(yī)牙痛范疇,病機主要有風火犯牙、風寒犯牙、胃火犯牙、虛火犯牙等原因而致。因此,尋求一種新的、能消除患者的疾患、具有服藥方便、療效快、無副作用的治療牙髓炎病的中成藥仍是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課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治療牙髓炎的中藥膏劑。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治療牙髓炎的中藥膏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范圍配制,紅花15~25份、防風15~20份、甘草3~8份、丹皮3~8份、延胡索10~15份、槐花10~15份、知母7~13份、龍膽草7~13份、細辛5~10份、柴胡5~10份、刺蒺藜6~11份、白菊花6~11份。
作為優(yōu)選配方比例范圍,所述中藥膏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范圍配制,紅花19~21份、防風17~19份、甘草6~8份、丹皮5~7份、延胡索12~14份、槐花11~13份、知母9~11份、龍膽草9~11份、細辛7~9份、柴胡6~8份、刺蒺藜8~10份、白菊花8~10份。
作為優(yōu)選配方比例,所述中藥膏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配制,紅花25份、防風15份、甘草8份、丹皮3份、延胡索15份、槐花10份、知母13份、龍膽草7份、細辛10份、柴胡5份、刺蒺藜11份、白菊花6份。
作為優(yōu)選配方比例,所述中藥膏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配制,紅花15份、防風20份、甘草3份、丹皮8份、延胡索10份、槐花15份、知母7份、龍膽草13份、細辛5份、柴胡10份、刺蒺藜6份、白菊花11份。
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配方比例,所述中藥膏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配制,紅花21份、防風17份、甘草8份、丹皮5份、延胡索14份、槐花11份、知母11份、龍膽草9份、細辛9份、柴胡6份、刺蒺藜10份、白菊花8份。
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配方比例,所述中藥膏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配制,紅花19份、防風19份、甘草6份、丹皮7份、延胡索12份、槐花13份、知母9份、龍膽草11份、細辛7份、柴胡8份、刺蒺藜8份、白菊花10份。
作為最佳配方比例,所述中藥膏劑由以下組分按照所示重量份比例配制,紅花20份、防風18份、甘草7份、丹皮6份、延胡索13份、槐花12份、知母10份、龍膽草10份、細辛8份、柴胡7份、刺蒺藜9份、白菊花9份。
藥理分析
紅花:味辛、微苦,性溫;歸肺、肝經;解表散風,透疹,消瘡,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發(fā)不暢,便血、崩漏、鼻衄。
防風:味辛、苦,性溫;歸肺、脾、肝、腎經;治水腫、瘰疬、乳癰、痔痿、疥瘡、治風濕筋骨痛、跌打損傷。
甘草:味甘、辛,性涼;歸脾、胃經;升陽解肌,透疹止瀉,除煩止溫。治傷寒、溫熱頭痛項強,煩熱消渴,泄瀉,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壓,心絞痛,耳聾。
丹皮:味苦,性寒;歸心、肝、腎、肺經;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延胡索:味甘,性寒;歸肺、肝、腎經;功效清熱,涼血
槐花:味甘,性平;歸胃經;祛風,功毒,殺蟲,止痛,用于齲齒牙痛,瘡瘍腫毒,乳癰,瘰疬,皮膚頑癬,鵝掌風。
知母:味苦、甘,性寒;歸肺、胃、腎經;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郭潔,未經郭潔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0659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子文件安全檢索的方法
- 下一篇:洗衣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