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金屬復合管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06166.1 | 申請日: | 2014-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782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25 |
| 發明(設計)人: | 謝建新;劉新華;劉雪峰;鄒文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1C37/06 | 分類號: | B21C3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 地址: | 10008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金屬 復合管 制備 方法 | ||
1.一種雙金屬復合管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將表面處理后的兩種金屬管套在一起,然后在內管中插入芯棒,采用旋鍛對雙金屬管進行一次或多次的旋鍛加工,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1:前處理,對外管(1)的內表面、內管(2)的外表面進行表面處理,包括除油、酸洗和鋼絲刷打磨;在除油后若表面較潔凈且氧化物較少情況下,則省略酸洗去除氧化膜的步驟,直接進行鋼絲刷打磨,打磨以暴露出新鮮的金屬基體為標準;
步驟2:套管組合,將內管(2)裝入外管(1)中,二者間隙在0.1mm~1.0mm之間,在能夠順利裝配的前提下要盡量減小兩管的間隙;在芯棒(3)外均勻涂上潤滑油后插入內管(2)中,芯棒(3)與內管(2)的間隙在0.1mm~1.0mm之間;芯棒的夾持端(5)的直徑大于其工作區(6)的直徑,也大于外層管坯的內徑;
步驟3:旋鍛復合,在打磨后要盡快進行室溫旋鍛加工,旋鍛時總壁厚減薄率在20%~80%之間,變形道次根據需要為1~6道次,最后一道次的壁厚減薄率在10%,旋鍛錘頭進料角為90°,出料速度在1~5m/min之間;
步驟4:精整處理,旋鍛后的管材表面會產生許多凹凸不平的錘印,因此要施加1道次壁厚減薄率在5%~25%之間的拉拔,提高管材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最后經內、外表面清洗,切頭切尾,得到復合管成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雙金屬復合管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銅/鈦、銅/鋁雙金屬復合管包括以銅作為復合管的內層和外層的情況,而所述銅包括純銅和變形銅合金,鈦包括純鈦和變形鈦合金,鋁包括純鋁和變形鋁合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科技大學,未經北京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0616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預制拼裝式拱肋及其制作安裝方法
- 下一篇:一種簡易立交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