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以3,5-二羥基苯甲酸為前驅體的阿德福韋藥物共晶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06070.5 | 申請日: | 2014-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6485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曉明;朱廣山;張婷;孟凡欣;王艷珍;王正陽;楊東生;蘇紅敏;任浩;陳思如;袁碧貞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7F9/6561 | 分類號: | C07F9/6561;C07C65/03;C07C51/43;A61K31/675;A61P31/20 |
| 代理公司: | 長春吉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張景林;王恩遠 |
| 地址: | 519041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羥基 苯甲酸 前驅 阿德福韋 藥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藥物共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以3,5-二羥基苯甲酸為前驅體的阿德福韋藥物共晶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1894年,德國E.Fischer基于“分子間選擇性作用”的思想提出了“鎖—鑰匙”模型,即是現代超分子科學理論的雛形。1937年,德國K.L.Wolf等創造了“超分子”一詞,用以描述分子締合而形成的高度有序的實體,從普遍意義上講,任何分子的集合都存在相互作用,所以人們常常將物質聚集態這一結構層次稱為“超分子”。直到1978年,法國的J.M.Lehn教授基于傳統的植根于有機化學中的主客體體系研究才最終提出了“超分子化學”的完整概念。超分子化學是研究分子間相互作用締結而形成的復雜有序并且具有特定結構和功能的分子聚集體的科學,它是“超越分子范疇的化學”而這種分子聚集體簡稱超分子。所以,超分子化學的基礎是分子間非共價鍵相互作用,通過研究多個不同種分子間非共價鍵相互作用形成的功能體系的科學。超分子化學具有以下顯著特征:a.形成超分子化合物的強結合力是不同分子間弱相互作用力疊加和協同的結果,是多種作用力的綜合表現;b.不同分子自組裝而成的超分子化合物顯示出與原自組裝分子完全不同的新功能。而通過分子間弱相互作用的協同作用進行的分子識別和超分子自組裝是超分子化學研究的核心部分。晶體工程學將超分子化學的原理和方法應用于晶體的設計與生長,通過分子識別和自組裝過程的共同作用,得到結構可調控,具有特定物化性質的新晶體。
運用晶體工程學的理論設計藥物共晶的途徑是可行的,利用晶體工程學的原理通過藥物活性成分與其它共晶前軀體通過氫鍵連接形成新的晶體。以晶體形式存在的藥物活性成分(API),傳統上一直局限于鹽、多晶形和溶劑化物(包括水合物)。從知識產權和生物利用度上來說,API本身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其中結構和組成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英國劍橋結構數據庫(CSD)是關于分子設計和材料設計的物質結構微觀信息的主要來源。
藥物晶型研究和藥物固態表征在制藥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一方面,不同晶型的同一藥物,在穩定性、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等生物化學性質方面可能會有顯著差異,從而影響藥物的療效。如果沒有很好的評估選擇最佳的藥物晶型進行研發,可能會在臨床后期產生晶型的變化,從而導致藥物上市的延期而產生巨大的經濟損失。
對于仿制藥公司來說,如何研發出藥物的新晶型從而能夠打破原創藥公司對晶型的專利保護,提早將仿制藥推向市場,是近年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將直接影響到仿制藥和原料藥公司的市場和國際競爭力。藥物晶型研究與藥物的固態表征在歐美制藥界已經是比較成熟并深受重視的領域,但在國內制藥界尚屬起步階段。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以3,5-二羥基苯甲酸為前驅體的阿德福韋藥物共晶及其該藥物共晶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所選用原料藥阿德福韋作為藥物共晶的活性成分(API),選用3,5-二羥基苯甲酸為共晶前驅體,從而制備得到新型結構阿德福韋的藥物共晶。
本發明所選的溶劑為水,是非常潔凈的資源。采用的制備方法為回流-溶液共結晶法,由于阿德福韋在冷水中微溶,易溶于熱水,通過回流使藥物與前驅體充分溶解,放烘箱保溫一段時間后,冷卻即有晶體結晶出來。
本發明中用到的藥物活性成分(API)阿德福韋的化學名稱為:9-[2-(膦酰甲氧基)乙基]腺嘌呤,分子式為:C8H12N5O4P,其結構式如a式所示。
本發明中用到的共晶前軀體(cocrystal?former)為3,5-二羥基苯甲酸,分子式為:C7H6O4,其結構式如b式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未經吉林大學珠海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0607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生成實時動態視頻的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抗干擾攝像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