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立體顯示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100890.3 | 申請日: | 2014-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138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9 |
| 發明(設計)人: | 吳為敬;顏秀;徐苗;王磊;彭俊彪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新視界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27/22 | 分類號: | G02B27/22;G02F1/15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陳文姬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立體 顯示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立體顯示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立體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顯示成像效果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最終的期望是能夠模擬現實,實現3D顯示。區別于助式3D顯示技術,裸眼3D顯示不需要觀看者佩戴任何輔助設備就能感受到立體效果,更重要的是不會對人眼造成傷害。因此裸眼3D顯示技術成為顯示技術的最終趨勢。
裸眼3D顯示技術主要分為狹縫光柵技術、柱透鏡光柵技術和指向光源技術三種。光柵式3D顯示技術最為成熟,因為它在結構、光學原理上擁有特別的優點,結合顯示面板結構能夠設計出結構簡單、成本低廉而立體效果好的裸眼3D顯示設備,并且光柵式3D顯示器能夠與以往的2D顯示器兼容,同時在顯示時可以進行2D/3D轉換,由此光柵式立體顯示器在很多應用領域最有可能實現市場化。該技術已經成功應用在如智能手機、便攜式游戲、TV等設備上,但是這些LCD需要背光源才能正常工作,即產生更大功耗,以及限制體積進一步小型化。
OLED顯示屏作為最具潛力的新型平板顯示器件,它具有自發光特性,同時頂發射OLED器件在亮度和開口率上具有很大提高,能夠解決傳統3D顯示系統存在低亮度的問題。頂發射AMOLED顯示屏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玻璃襯底1、TFT器件結構層2、AMOLED器件結構層4、TFT器件與AMOLED器件之間的絕緣層3和玻璃包封蓋5。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與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實現輕薄、低功耗、高亮度、高分辨率、小視區串擾的立體顯示效果。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包括頂發射AMOLED顯示屏和狹縫光柵,所述頂發射AMOLED顯示屏包括在玻璃襯底上依次排列的TFT器件結構層、絕緣層、AMOLED器件結構層、玻璃包封蓋;所述狹縫光柵設置在玻璃包封蓋的外側或者內側。
所述頂發射AMOLED顯示屏為正置型TEOLED的頂發射AMOLED顯示屏或倒置型TEOLED的頂發射AMOLED顯示屏。
所述狹縫光柵為具有電致變色特性的狹縫光柵;所述狹縫光柵的上下表面分別設有一個透明電極,所述透明電極通過供電電路與頂發射AMOLED顯示屏的基板驅動電路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1)本發明通過在頂發射AMOLED顯示屏的玻璃包封蓋上設置狹縫,實現裸眼3D顯示效果,結構簡單,產品具有輕薄、低功耗、高亮度、高分辨率、小視區串擾的優點。
(2)本發明還可以通過選擇電致變色材料,實現2D/3D的自由轉換。
附圖說明
圖1為頂發射AMOLED顯示屏整體結構。
圖2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立體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3為采用底發射AMOLED顯示屏的立體顯示裝置的4視點示意圖。
圖4為圖3對應的亮度曲線圖。
圖5為采用頂發射AMOLED顯示屏的立體顯示裝置的8視點示意圖。
圖6為圖5對應的亮度曲線圖。
圖7為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立體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1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立體顯示裝置,包括頂發射AMOLED顯示屏和狹縫光柵,所述頂發射AMOLED顯示屏包括在玻璃襯底110上依次排列的TFT器件結構層120、絕緣層130、AMOLED器件結構層140、玻璃包封蓋150;所述狹縫光柵160設置在玻璃包封蓋150的內側,子像素尺寸為70um×210um,子像素到光柵的距離為0.48mm。
下面以相同顯示面積的底發射AMOLED顯示屏替換本實施例的頂發射AMOLED顯示屏,與本實施例的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作比較,圖3為采用底發射AMOLED顯示屏的顯示裝置的4視點示意圖;圖4為采用頂發射AMOLED顯示屏的立體顯示裝置(即本實施例)的8視點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新視界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新視界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0089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平板顯示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種基于目標回波信號的雷達架高標定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