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側整形斜楔機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098504.1 | 申請日: | 2014-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619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8 |
| 發明(設計)人: | 丁文軍;劉春雨;阮林凡;黃林;賴榮勝;王震;陳世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12 | 分類號: | B21D3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蓮 |
| 地址: | 230022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整形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模具領域,具體是指一種側整形斜楔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的整體側圍頂部采用負角結構,一般通過側整形完成。在傳統的側圍沖壓模具結構設計中,側圍頂部的負角結構經常采用水平推動式斜楔機構來完成產品零件的側整形工作。上模驅動塊隨上模下行,驅動凸模滑塊運動至工作位置,通過斜楔運動,使得斜楔上的整形刀塊實現側整形工作。
現使用的機構如圖1、圖2、圖3所示,包括有以下部件:
1-驅動塊,2-斜楔導板A,3-斜楔導板B,4-下模滑塊,5-導板A,6-壓板A,7-導板B,8-凸V型導板A,9-凹V型導板A,10-下模滑塊回程氮氣彈簧,11-凸V型導板B,12-凹V型導板B,13-斜楔滑塊回程氮氣彈簧,14-斜楔導板C,15-整形刀塊,16-斜楔滑塊,17-導板D,18-導板E,19-壓板B,20-回程限位塊A,21-回程限位塊B,22-氮氣彈簧,23-側壓料芯,24-壓料芯,25-下模蓋板,26-上模,27-下模。
現機構的工作方式是:
上模26下行,帶動驅動塊1向下運動,安裝在驅動塊1上的斜楔導板A2驅動安裝在下模滑塊4上的斜楔導板B3,使得下模滑塊4通過導板A5、導板B7、凸V型導板A8,凹V型導板A9,壓板A6等的導向作用運動至工作位置。
隨后,上模繼續下行,接觸安裝在斜楔滑塊16上的導板D17,使得斜楔滑塊16通過斜楔導板C14、導板E18、凸V型導板B11,凹V型導板B12,壓板B19等的導向作用運動,安裝在斜楔滑塊16上的整形刀塊15,隨著斜楔滑塊運動完成整形工作。
整形工作完成后,斜楔滑塊16通過斜楔滑塊回程氮氣彈簧13提供下模滑塊的回程力回程。隨后下模滑塊4通過下模滑塊回程氮氣彈簧10提供的回程力回程。
現技術的缺點是:
一般的轎車的側圍會有兩個門的位置,在門的位置可以布置驅動塊直接驅動滑塊運動,對于SMPV等車型的變形變動產品的車型,側圍的結構不同于一般的轎車的側圍結構,傳統的技術方案不好實現側圍頂部的翻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目前對于一些車型的側圍結構不好實現的側整形部分,實現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安裝方便,工作穩定等特點。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側整形斜楔機構,包括有斜楔模塊、下模模塊和整形模塊;
所述斜楔模塊包括有,上模驅動塊、斜楔導板A、斜楔導板B、側抽斜楔、壓板A、導板A、導板B、卡板、連接塊、驅動氣缸和斜楔導板C;
所述斜楔導板A連接到上模驅動塊上,在上模動力下動作;
所述斜楔導板B連接到側抽斜楔上,所述側抽斜楔通過壓板A、導板A及導板B的導向作水平運動;
所述驅動氣缸通過卡板和連接塊與側抽斜楔連接;所述斜楔導板C安裝在側抽斜楔的側面;
所述下模模塊包括有,下模整體滑塊、斜楔導板D、導板C、導板D、滑塊回程氮氣彈簧、導板E、導板F和壓板B;
所述下模整體滑塊與側抽斜楔相對的側面設置有斜楔導板D,靠近斜楔導板D處設置有導板C;所述下模整體滑塊的上表面設置有導板D;下模整體滑塊的端面設置有壓板B、導板E及導板F;所述下模整體滑塊同滑塊回程氮氣彈簧連接;
所述下模整體滑塊通過導板D、導板E、導板F和壓板B的導向作垂直于側抽斜楔方向的橫向運動;
所述斜楔導板C和斜楔導板D相配合并為下模整體滑塊提供遠離側抽斜楔動力。
所述斜楔導板C和斜楔導板D均為楔形結構;當模具為自由狀態時,斜楔導板C的厚面與導板C接觸;當模具工作時,斜楔導板C的薄面先與斜楔導板D的薄面接觸,通過斜面的相互作用力,驅動下模整體滑塊,隨后斜楔導板C的厚面與斜楔導板D的厚面接觸導滑。
所述導板C設置于靠近斜楔導板D的薄部一端。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氣缸驅動的側整形斜楔機構。該機構不同于傳統的直接用插刀驅動下模滑塊的模具結構,提供了一種在模具兩端提供力,模具結構緊湊,巧妙的實現了機構運動方向的轉變,實現側整形工作。
下模整體滑塊上增加了導板D倒滑,提高導向性,和起到了支撐下模蓋板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側整形斜楔剖示圖;
圖2為現有技術側整形斜楔軸側圖;
圖3為現有技術側整形斜楔另一方向軸側圖;
圖4為本發明側整形斜楔軸測圖;
圖5為本發明側整形斜楔側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9850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