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類具有抗細菌和真菌作用的稀土化合物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096313.1 | 申請日: | 2014-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605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8 |
| 發明(設計)人: | 徐成;徐靜華;周曉棉;于楊;黃少藝;李薔;劉旭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藥科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3/24 | 分類號: | A61K33/24;A61P31/04;A61P31/10 |
| 代理公司: | 沈陽杰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李宇彤 |
| 地址: | 110016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類 具有 細菌 真菌 作用 稀土 化合物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類具有廣譜抗細菌(革蘭氏陽性菌、陰性菌)和抗真菌作用的化合物。具體的說是一類稀土元素的氧化物及其鹽,及其抗細菌和真菌作用。
背景技術: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稀土資源較大的國家之一。中國稀土資源不但儲量豐富,而且還具有礦種和稀土元素齊全、稀土品種及礦點分布合理等優勢。稀土有“工業維生素”的美稱。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冶金、紡織、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應用技術的不斷突破,稀土的價值將越來越大。近年研究表明,稀土元素在農業和醫藥衛生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價值,稀土能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改善品質和提高農作物抗病能力等多重效應。適量的稀土元素對人和動物機體功能有調節作用,對人體有抑制腫瘤的作用。
細菌和真菌病是一種常見病,其傳染性強,發病率極高、頑固而又極易復發。如足癬,即腳氣,全國平均發病率達三分之一,在一些高發地區發病率高達60%。目前,常見的細菌感染有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陽性菌)、大腸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革蘭氏陰性菌)。而常見的真菌感染有白假絲酵母菌、煙曲霉、石膏小孢子菌、新生隱球菌。
一、常見細菌感染
1、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陽性菌):人類化膿感染中最常見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膿感染,也可引起肺炎、偽膜性腸炎、心包炎等,甚至敗血癥、膿毒癥等全身感染。葡萄球菌的致病作用主要與其產生的毒素有關。這些毒素中的大多數產生于細菌生長曲線的平臺期。金黃色葡萄球菌能夠分泌殺白細胞素,進而破壞白細胞并導致膿和座瘡的形成。
2、大腸桿菌(革蘭氏陰性菌):一種普遍存在的細菌,屬于條件致病菌,腸外感染以泌尿系統感染為常見,在燒傷病人燒傷組織中能夠分離到大腸桿菌。大腸桿菌能夠產生毒素,稱為志賀樣毒素(SLT)或Vero毒素。該毒素是一種引起腸上皮細胞嚴重損害的蛋白質。這種情況對于小齡兒童尤其危險,并且可能是致命的。大腸桿菌還能誘發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HUS),其特征在于腎衰竭和紅細胞流失。對兒童、年長者和體弱者,該疾病將導致永久性腎損傷。
3、銅綠假單胞菌(革蘭氏陰性菌):這種細菌以其環境多變性,在極敏感的個體中引起疾病的能力以及其對抗生素的抗性而昭著。常引起術后傷口感染,也可引起褥瘡、膿腫、化膿性中耳炎等,燒傷后感染了銅綠色假單胞菌可造成死亡。不同于許多環境細菌,銅綠假單胞菌具有在敏感宿主中引起疾病的非凡能力。銅綠假單胞菌可產生多種毒性蛋白質,這些毒性蛋白質不但引起廣泛的組織損傷而且干擾人免疫系統的防御機制。
二、常見真菌感染
1、白假絲酵母菌:是人的主要真菌病原體。皮膚黏膜感染好發于皮膚皺褶處,如腋窩、腹股溝、乳房下、會陰部及指(趾)間等皮膚潮濕部位。黏膜感染可發生鵝口瘡、口角糜爛、外陰與陰道炎等,以鵝口瘡最為常見。感染可以是局部的,如陰道感染和口腔感染。對于免疫力較低的患者,白假絲酵母菌可變成致命的病原體而導致全身性感染,結果是多達50%的感染患者死亡。抗白假絲酵母菌的藥物非常有限,并且這些藥物可能具有嚴重的副作用。
2、煙曲霉:是霉菌的一種,屬絲狀真菌。煙曲霉對免疫系統未被疾病、藥療、遺傳病癥所損傷的人是無害的。但對骨髓移植患者、AIDS患者以及其它免疫受損的患者,煙曲霉是機會病原體。如果上述患者入侵性曲霉后,其粗略死亡率大約為85%,若治療的話可降至約50%。除了入侵性疾病之外,曲霉菌在人中引起多種其它疾病,這些疾病包括曲霉腫(即存在肺空洞)、正常人中的鼻竇炎、過敏性支氣管肺和鼻竇感染、角膜炎以及有免疫能力的患者的術后感染。尤其曲霉腫,用藥物治療很難治愈。
3、石膏樣小孢子菌:屬親動物性皮膚癬菌。可致兒童膿癬,因其刺激機體產生強烈的變態反應引起毛囊和毛囊周圍炎癥,易造成臨床誤診誤治。
4、新生隱球菌:是深部感染真菌中隱球菌屬的主要菌種之一,新生隱球菌及其變種具有致病性,主要的入侵途徑是呼吸道,常引起肺部感染并可以從肺部經血行播散至其他部位,最易侵犯中樞神經系統,主要引起腦膜的亞急性和慢性感染,死亡率高,尚可播散至皮膚、黏膜、骨和內臟器官等。新生隱球菌系環境腐生菌,廣泛生存于土壤和鴿糞中。正常人常處于新生隱球菌污染的環境中,但發病者極少。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才易侵入人體而致病。近年,由于腫瘤及化療藥物的使用、艾滋病的流行、移植術后免疫抑制藥物的使用等原因,新生隱球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在國外已成為艾滋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我國新生隱球菌的發病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藥科大學,未經沈陽藥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9631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MUC1自身抗體識別的抗原多肽
- 下一篇:一種聚合物導電多孔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