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動變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92751.0 | 申請日: | 2014-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61289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1-18 |
| 發明(設計)人: | 杉野聰一;芝村真璃子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16H3/76 | 分類號: | F16H3/76;F16H57/023;F16H57/021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輝,蔡麗娜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變速器 | ||
1.一種自動變速器,所述自動變速器將配置在輸入軸(12)的軸線上的多個行星齒輪機構收納在變速器殼體(13)的內部,通過用多個離合器和多個制動器控制所述多個行星齒輪機構的各要素、所述輸入軸(12)和所述變速器殼體(13)之間的結合關系來建立規定的變速檔,所述自動變速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自動變速器具有:
行星齒輪機構A(PGSb),其各要素能夠相對旋轉;
行星齒輪機構B(PGSa),其與所述行星齒輪機構A(PGSb)相鄰地配置,且各要素能夠相對旋轉;
離合器(C1),其配置在所述行星齒輪機構B(PGSa)和所述變速器殼體(13)之間,能夠將所述行星齒輪機構B(PGSa)的行星架(Ca)與所述輸入軸(12)結合;
連結部件(21),其配置在所述行星齒輪機構B(PGSa)的太陽輪(Sa)的徑向內側,并將所述行星齒輪機構B(PGSa)的行星架(Ca)與所述離合器(C1)的離合器轂(22)連結;
抵靠部(51),所述連結部件(21)的所述行星齒輪機構A(PGSb)側的端部與所述行星齒輪機構B(PGSa)的行星架(Ca)在該抵靠部(51)相抵靠;
軸承A(T2),其配置在所述連結部件(21)和所述離合器(C1)的離合器鼓(23)之間,且能夠支承推力載荷;以及
軸承B(T1),其配置在所述離合器(C1)的離合器鼓(23)和所述變速器殼體(13)之間,且能夠支承推力載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變速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離合器(C1)的離合器鼓(23)的所述變速器殼體(13)側的端部配置有墊片(52),該墊片(52)用于調整配置在所述輸入軸(12)上的各部件的尺寸的偏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變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動變速器具有:
軸承C(T4),其配置在所述行星齒輪機構B(PGSa)的太陽輪(Sa)和行星架(Ca)之間,且能夠支承推力載荷;和
軸承D(T3),其配置在所述離合器(C1)的離合器轂(22)和所述行星齒輪機構B(PGSa)的太陽輪(Sa)之間,且能夠支承推力載荷,
從載荷傳遞面(P3)到載荷承受面(P4)的距離(L2)比所述軸承C(T4)、所述行星齒輪機構B(PGSa)的太陽輪(Sa)和所述軸承D(T3)的軸向長度的合計值大,所述載荷傳遞面(P3)是所述行星齒輪機構B(PGSa)的行星架(Ca)向所述軸承C(T4)傳遞推力載荷的面,所述載荷承受面(P4)是所述離合器(C1)的離合器轂(22)從所述軸承D(T3)承受推力載荷的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9275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打火機位姿校正機構
- 下一篇:一種車輛混合動力分動箱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