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復合砂體構型圖版的海上油田儲層預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86772.1 | 申請日: | 2014-03-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015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2 |
| 發明(設計)人: | 胡光義;陳飛;范廷恩;孫立春;趙春明;王暉;余連勇;高云峰;井涌泉;范洪軍;高玉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研究總院 |
| 主分類號: | G01V11/00 | 分類號: | G01V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寧;關暢 |
| 地址: | 10001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復合 構型 圖版 海上 油田 預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油田儲層預測方法,特別是關于一種基于復合砂體構型圖版的海上油田儲層預測方法。
背景技術
海上油田儲層內部不同級次的滲流屏障對剩余油形成與分布具有重要影響,隨著油田開采進入高含水期,注采矛盾日益突出,要求對油田儲層的劃分越來越精細,如何準確預測和精細刻畫砂體構型,是目前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難題。目前,國內外主要采用Miall(人名)等提出的儲層層次界面劃分和結構單元研究的方法,該方法是將沉積學和儲層地質學相結合的一種新的研究方法,它強調不同級次儲層構成單元的形態、規模、方向及疊置關系。但這一研究方法主要針對露頭以及開發密井網條件進行地下構型解剖,即主要適用于陸上油田的單砂體構型研究。由于海上油田具有井網密度稀疏、動態信息量少以及同一類型相的構型絕對規模相差大的特點,因此海上油田不具備單砂體構型研究的條件。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復合砂體構型圖版的海上油田儲層預測方法,為井網密度稀疏、動態信息量少以及構型單元絕對規模相差大的海上油田的勘探開發提供理論依據和指導。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1、一種基于復合砂體構型圖版的海上油田儲層預測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1)根據曲流河復合砂體構型圖版,定性預測海上目標油田不同層序發育位置的復合砂體構型;2)獲取海上目標油田的不同類型復合砂體的規模特征參數;①通過測井解釋得到不同類型復合砂體的厚度;②在砂體厚度的基礎上計算不同類型復合砂體的沙/地比;③通過探地雷達解釋和地震剖面測量計算不同類型復合砂體的寬度;3)將所述步驟1)預測的復合砂體構型結合根據所述步驟2)獲取的規模特征參數與規模特征參數的標準值對比結果,判斷海上目標油田的開采價值,并確定相應的開采方案。
曲流河復合砂體構型分為三種,分別為堆疊型復合砂體構型、側疊型復合砂體構型和孤立型砂體構型;其中,側疊型復合砂體構型包括緊密接觸型側疊砂體、疏散接觸型側疊砂體和離散接觸型側疊砂體,孤立型包括下切侵蝕河道、決口扇和孤立河道。
所述步驟3)中規模特征參數的標準值如下:
滿足規模特征參數的堆疊型復合砂體構型采用規則井網,滿足規模特征參數的側疊型復合砂體構型采用非規則井網,滿足規模特征參數的孤立型砂體則采用孤立井網。
本發明由于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點:1、本發明是在高分辨率層序地層的控制下,運用曲流河復合砂體構型圖版,并進一步結合復合砂體構型規模特征參數來表征海上目標油田不同部位的復合砂體內部構型單元的空間幾何形態、內部結構、規模特征參數及其非均值性,能夠實現海上目標油田復合砂體的預測和精細刻畫,為井網的部署打下堅實基礎,為海上油田開發、后期調整以及剩余油的挖潛提供依據和指導。2、本發明不僅對復合砂體構型的空間幾何形態進行了定性描述,而且對規模特征參數進行了定量表征,因此內涵豐富、層次清晰。本發明可以廣泛用于井網密度稀疏、動態信息量少以及構型單元絕對規模相差大的海上油田的勘探開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海上油田復合砂體構型圖版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海上油田復合砂體構型及演化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堆疊型復合砂體構型的井網部署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側疊型復合砂體構型的井網部署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孤立型砂體構型的井網部署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描述。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復合砂體構型圖版的海上油田儲層預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根據曲流河復合砂體構型圖版定性預測海上目標油田不同層序發育位置的復合砂體類型
如圖1、圖2所示,在不同的層序發育位置復合砂體構型樣式迥異,即復合砂體的空間結構、幾何形態以及接觸關系等均有所不同。
①堆疊型(ACM)復合砂體構型發育在層序界面之上,屬于低水位體系域(LST)。該層序發育位置的復合砂體構型的接觸關系為堆疊接觸,砂體側向和垂向上彼此切割和疊置,呈多層疊置形態,整體呈楔狀體,互層砂體分布其中,內部河道呈席狀、透鏡體,以槽狀交錯層理為主。不同期次、不同級次復合砂體構型單元互相疊置,砂體內部發育各種形式的沖刷面,局部殘留了薄的泥質夾層。河道頻繁擺動遷移,河道向下游和側向增生普遍,砂體在井間橫向延伸相對較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研究總院,未經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研究總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8677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混合動力輸出總成
- 下一篇:矯直輥中頻淬火工藝及其淬火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