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凹版印刷機用標記傳感器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085737.8 | 申請日: | 2014-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973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長谷川諭伴 | 申請(專利權)人: | 住友重機械工業(yè)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41F9/06 | 分類號: | B41F9/06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huán)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溫旭;郝傳鑫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凹版 印刷機 標記 傳感器 | ||
本申請主張基于2013年4月12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13-083705號的優(yōu)先權。該日本申請的全部內容通過參考援用于本說明書中。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檢測通過凹版印刷機印刷的印刷基材上的標記的標記傳感器。
背景技術
下述的專利文獻1中公開有向彩色印刷物照射光,并通過圖像傳感器或光電傳感器等受光元件檢測其反射光,并檢測圖案的位置或形狀的圖案檢測裝置。該圖案檢測裝置包括:線陣圖像傳感器、透鏡系統(tǒng)及發(fā)光二極管。發(fā)光二極管具有紅色發(fā)光二極管和藍色發(fā)光二極管分別排列成1列的結構。線陣圖像傳感器、透鏡系統(tǒng)及發(fā)光二極管內置于線性跟蹤頭內。
線陣圖像傳感器及透鏡系統(tǒng)的光軸設定為垂直于測定面,且發(fā)光二極管向測定面斜向照射照明光。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240419號公報
需對線陣圖像傳感器等的受光元件與發(fā)光二極管等發(fā)光元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及姿勢進行調整,以使來自發(fā)光二極管的照明光入射于通過線陣圖像傳感器應拍攝的區(qū)域。該相對位置關系的調整必須在將受光元件和發(fā)光元件安裝于線性跟蹤頭時或安裝之后進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輕松地進行受光元件和發(fā)光元件的相對位置關系及姿勢的調整的凹版印刷機用標記傳感器。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觀點,提供一種凹版印刷機用標記傳感器,其檢測在從卷筒送出而被傳送的印刷基材上印刷的套準標記,所述標記傳感器具有:
框體;
安裝基板,安裝于所述框體上;
受光元件,安裝于所述安裝基板并檢測入射于受光點的光;
發(fā)光元件,安裝于所述安裝基板并放射照明光;及
聚光透鏡,安裝在所述框體上,
從所述發(fā)光元件放射的照明光通過所述聚光透鏡而照射于輸送中的所述印刷基材上,來自所述照明光所照射的區(qū)域內的被檢測點的反射光或散射光通過所述聚光透鏡而被所述受光元件檢測出來。
由于受光元件和發(fā)光元件安裝于同一安裝基板上,因此能夠輕松地進行二者的相對位置關系及姿勢的調整。
附圖說明
圖1是組裝有基于實施例1的凹版印刷機用標記傳感器的凹版印刷機的示意圖。
圖2是基于實施例1的凹版印刷機用標記傳感器的剖視圖。
圖3A及圖3B是表示從發(fā)光元件放射的照明光所照射的照明區(qū)域與被檢測點之間的位置關系的俯視圖。
圖4A是表示被印刷在印刷基材上的第1套準標記、第2套準標記及被檢測點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的俯視圖,且圖4B是表示由標記傳感器檢測出的光強度的時間變化的曲線圖。
圖5是基于實施例2的凹版印刷機用標記傳感器的剖視圖。
圖6A是表示被印刷在印刷基材上的第1套準標記、第2套準標記及被檢測點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的俯視圖,且圖6B及圖6C是由標記傳感器檢測出的光強度的時間變化的曲線圖。
圖7是基于實施例3的凹版印刷機用標記傳感器的剖視圖。
圖中:10-印刷基材,11-輸送輥,12-卷取輥,15、15A、15B-被檢測點,17-照明區(qū)域,21、22、23-印刷單元,30-印版滾筒,31-壓印滾筒,32-印版滾筒驅動機構,33-油墨容器,34-凹版油墨,35-原點傳感器,36-標記傳感器,40-控制裝置,50-受光元件,50A-受光點,51-發(fā)光元件,51A-發(fā)光區(qū)域,52-驅動元件,55-安裝基板,56、56A、56B-聚光透鏡,58-框體,61-第1套準標記,61a、61b-與第1套準標記對應的光強度的波谷,62-第2套準標記,62a、62b-與第2套準標記對應的光強度的波谷,70A、70B-受發(fā)光光學系統(tǒng),71A、71B-光強度的時間變化,80-折回反射鏡,81-分光光學系統(tǒng),82-阻尼器,83-反射鏡。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圖1是表示組裝有基于實施例1的凹版印刷機用標記傳感器的凹版印刷機的示意圖。印刷基材10從輸送輥11送出并依此通過第1段印刷單元21、第2段印刷單元22及第3段印刷單元23之后卷取于卷取輥12。印刷基材10使用紙及塑料膜等。
接著,對第2段印刷單元22的結構進行說明。印版滾筒30與壓印滾筒31之間夾有印刷基材10,通過印版滾筒30及壓印滾筒31的旋轉,印刷基材10被傳送。印版滾筒驅動機構32被控制裝置40控制而使印版滾筒30旋轉。油墨容器33中容納有凹版油墨3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住友重機械工業(yè)株式會社,未經(jīng)住友重機械工業(yè)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8573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