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新型繼電器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080309.6 | 申請日: | 2014-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039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良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正啟電氣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H50/44 | 分類號: | H01H50/44;H01H50/16;H01H50/5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12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繼電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新型繼電器。
背景技術
繼電器是一種電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統(tǒng)(又稱輸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統(tǒng)(又稱輸出回路),通常應用于自動控制電路中,實際上使用較小的電流去控制較大的電流的一種“自動開關”。在電路中起著自動調(diào)節(jié)、安全保護、轉(zhuǎn)換電路等作用,應用極為廣泛。目前市場上使用的繼電器的不足是加工單件化,成本較高,體積重量大,使用壽命短,驅(qū)動功耗大,開關速度低。而國外使用的一些微機械繼電器,對多回路觸點的開合控制性還不能滿足同步閉合,且線圈耗能較高,產(chǎn)品一致性差。同時,有些繼電器在使用時還與被控制的電器元件并聯(lián)或串聯(lián),繼電器在工作狀態(tài)下其吸合電流(即繼電器產(chǎn)生閉合動作所需要的最小電流)或釋放電流(即繼電器產(chǎn)生釋放動作所需要的最大電流)也在不斷交替變化,而實際應用中,閉合電流遠遠大于釋放電流,繼電器的這種不穩(wěn)定特性,往往對電路中的被控電器的正常工作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同時由于吸合電流往往要高出給定電流的1.5倍,才能確保繼電器的正常工作,電磁線圈在高低變化的電流作用下,極易發(fā)熱以致?lián)p毀線圈。
發(fā)明內(nèi)容
一種新型繼電器,本發(fā)明包括:基座(1)、線圈(2)、軛鐵(3)、銜鐵(4)、簧片(5)、觸頭(5’)、導線(6)、接線板(7)、輸出端(8)、支架(9)、壓簧鉚釘(10)、壓簧(11)、常閉輸入極(12)、常閉輸入極觸點(12’)、常開輸入極(13)、常開輸入極觸點(13’)、常開輸入極接線柱(14)、線圈接線柱(15)、固定鉚釘(16)、拉簧(17);線圈(2)經(jīng)軛鐵(3)固置在基座(1)上的殼體內(nèi),由線圈接線柱(15)連接線圈(2)形成控制電路,由簧片(5)、輸出端(8)、常閉輸入極(12)、常開輸入極(13)共同構成工作電路,由工作電路及控制電路共同構成本發(fā)明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1)為正方形塑膠澆鑄而成,其中部設置線圈殼體,所述的支架(9)為“L”型,其底部彎折部嵌置在線圈殼體的底部,線圈(2)固置于該殼體內(nèi),并經(jīng)軛鐵(3)固定,支架(9)上部設置卡口,銜鐵(4)卡置于支架(9)的卡口內(nèi),銜鐵(4)的前端伸向軛鐵(4)上方,后端經(jīng)拉簧(17)牽拉固定,拉簧(17)下端掛接在支架(9)底部,簧片(5)后端彎折處設置缺口,固定鉚釘(16)搭扣在簧片(5)彎折處的缺口內(nèi),并鉚置在銜鐵(4)上,簧片(5)前端靠近軛鐵(3)處設置圓孔,壓簧(11)為錐形彈簧,壓簧鉚釘(10)穿過壓簧(11)再穿過簧片(5)前部的圓孔鉚置在銜鐵(4)上,并使簧片(5)與銜鐵(4)之間留有上下松動而不至于前后移動的余地,簧片(5)前端部鉚置觸頭(5’),觸頭(5’)被簧片(5)自然分成上下兩部分;常閉輸入極(12)與常開輸入極(13)固置在基座(1)上,并處于觸頭(5’)的兩側(cè),常閉輸入極(12)的端部固置常閉輸入極觸點(12’),且該觸點處于觸頭(5’)的上方,常開輸入極(13)的端部固置常開輸入極觸點(13’),該觸點處于觸頭(5’)的下方,觸頭(5’)分別與常閉輸入極觸點(12’)及常開輸入極觸點(13’)上下對應;所述的常開輸入極接線柱(14)與常開輸入極(13)連接,常閉輸入極(12)連接另一接線柱,該接線柱處于常開輸入極接線柱(14)對應的另一側(cè),所述的線圈接線柱(15)有兩個,分別處于線圈(2)的兩側(cè),所述的輸出端(8)經(jīng)導線(6)連接在簧片(5)的后端。
????????由于本發(fā)明采用線圈密封設置的方法,確保了線圈不被靜電塵埃所污染,避免工作電路閉合時產(chǎn)生的瞬間電弧對線圈的損壞,延長了線圈的使用壽命,同時簧片與銜鐵可分離式設計、兩個鉚釘及壓簧的應用,是工作電路觸點的閉合或開啟更加緊密或徹底,避免了觸點閉合或開啟不緊密或不徹底造成的電弧或電路中電流的不穩(wěn)定性問題的產(chǎn)生。
附圖說明
????????參見附圖,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jié)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特征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正啟電氣有限公司,未經(jīng)江蘇正啟電氣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80309.6/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