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橫向極板雙極靜電凝并除塵裝置及其除塵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76985.6 | 申請日: | 2014-03-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170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28 |
| 發明(設計)人: | 向曉東;吳高明;聶衍韜;姚敢英;嚴暉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武漢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3C3/40 | 分類號: | B03C3/40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涂潔 |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橫向 極板 靜電 除塵 裝置 及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煙塵凈化領域的靜電除塵裝置及方法,具體的說是一種橫向極板雙極靜電凝并除塵裝置及其除塵方法。
背景技術
橫向極板電除塵器,因其收塵板板面方向和氣流方向相互垂直,電場中電力線方向和氣流方向一致,荷電粒子所受到的電場力與其本身的慣性力是同向的。所以,粒子被捕集時不僅有靜電作用,同時還有氣流慣性分離作用,使荷電粒子向收塵極板運動的驅近速度加快,提高了除塵效率。
六十年代西德、美國開始進行橫向極板電除塵器的研究,七十年代蘇聯、日本也著手這方面的研究。我國八十年代初也開始這方面的實驗研究工作(張國權.氣溶膠力學——除塵凈化理論基礎,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北京:1987)。
八十年代后,關于橫向極板電除塵器的研究主要有三方面:
1.極配優化(鄒永平,周永安等.橫向極板電收塵器極線、極板配置的研究.江西冶金學院學報,1988,9(3):1-9;郭日生,張鴻迪,張希仲.用板電流特性考察一種新型電除塵器極配.環境工程,1990,6(3):113-118)。
2.流場分布(白希堯,白敏菂,滿書玲.大風速電收塵器的實驗研究.環境工程,1995,13(1):25-29;胡滿銀,李立峰等.橫向極板電收塵器流場的數值模擬.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7,27(2):36-40)。
3.降低二次揚塵的極板結構改進(潘玉良,吳立群.新式ω型高效靜電收塵板結構研究.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學報,2004,24(4):82-85;依成武,吳春篤等.一種提高電除塵器中煙塵驅進速度方法及裝置.CN200810019696.7;陳祖云,楊勝強等.縱橫復合收塵極板電除塵器除塵性能研究.安全與環境學報,2006,6(3):100-103)。
然而,現有橫向極板電除塵器的增效作用并不十分明顯,其原因有三:
1.沒有充分發揮橫向極板背風面(背面)的收塵作用。雖然橫向極板的迎風面(正面)捕塵效果較好,但橫向極板的背風面捕塵量很少。
2.二次揚塵問題較突出。氣流對橫向極板正面沖刷,導致已沉積在極板上的部分粉塵再次吹起而回到氣流中,削弱了橫向極板電除塵器的除塵效果。
3.沒有靜電凝并效應。由于現有橫向極板電除塵器中粉塵的荷電是單極性的,所以,微細粉塵之間相互排斥,不能凝并成較大顆粒后被捕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體積小、操作簡便、橫向極板反面收塵作用突出、二次揚塵小、具有雙極靜電凝并除塵作用的橫向極板雙極靜電凝并除塵裝置。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用于上述除塵裝置的方法。
技術方案包括除塵器殼體以及位于殼體兩端的進氣管和出氣口,所述除塵器殼體內沿氣流的方向上垂直交替均勻布置有多個陰極框架和陽極框架,所述陰極框架上交替均勻布置有多個陰極板及陰極電暈線,所述陽極框架上交替均勻布置有多個陽極板及陽極電暈線;并且,所述陰極電暈線與氣流方向上相鄰的陽極板中心線對應,所述陽極電暈線與氣流方向上相鄰的陰極板中心線對應;所述陰極框架經高壓電纜線與高壓直流電源的高壓輸出端相聯相聯,所述陽極框架經接地電纜線與高壓直流電源的接地極相聯。
相鄰所述陰極框架和陽極框架之間的水平間距為100~250mm,更為優選150-200mm。
同一陰極框架中的所述陰極電暈線與相鄰的陰極板之間的間距為100~250mm,更為優選150-200mm,;同一陰極框架中所述陽極電暈線與相鄰的陽極板之間的間距為100~250mm,更為優選150-200mm。
所述陰極框架和陽極框架的數量分別為5~50個,且陰極框架的數量與陽極框架的數量相等或±1個。
每個所述陰極框架由2~20塊陰極板和3~21根陰極電暈線組成,且陰極電暈線的數量比陰極板的數量多1個;每個所述陽極框架由2~20根陽極電暈線和3~21塊陽極板組成,陽極板的數量比陽極電暈線的數量多1個。
所述的陰極電暈線和陽極電暈線為圓形線、RS型芒刺線、星形線、鋸齒線或角鋼芒刺線。
所述陰極板和陽極板為平板或為C型板。
所述陰極板和陽極板的寬度為200~40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武漢科技大學,未經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武漢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7698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