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鋰硫電池用正極復合材料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74920.8 | 申請日: | 2014-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83836B | 公開(公告)日: | 2016-11-09 |
| 發明(設計)人: | 曹朝霞;馬超;尹艷紅;楊書廷;岳紅云;李向南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M4/38 | 分類號: | H01M4/38;H01M4/62 |
| 代理公司: | 鄭州睿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愛周 |
| 地址: | 453007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池 正極 復合材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鋰硫電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鋰硫電池用正極復合材料。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能源問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顯,便攜式電子產品、混合動力車、大型工業設備等對更高能量密度、更長循環壽命的二次電池需求越來越大。傳統的商業鋰離子電池,如LiMn2O4和LiFePO4等,它們的標準比容量較低(148mAh/g、170mAh/g),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相比之下,硫元素具有更高的標準比容量(1675mAh/g),可作為正極材料;另外,環境友好、價格低廉也成為硫元素優勢所在,因此,鋰硫二次電池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鋰硫電池是以硫(或含硫化合物)為正極,金屬鋰(或含鋰合金)為負極的可逆二次電池。目前,鋰硫電池不能夠廣泛應用,原因主要為:(1)硫的電子及離子導電性能比較差;(2)在充放電過程中,形成一系列的多硫化物,并且易溶于電解液,導致活性物質硫的損失,循環性能表現較差。到目前為止,人們大多采用活性炭、超導炭黑、介孔碳、碳納米管以及石墨烯等與單質硫復合制備鋰硫電池正極材料,這些材料在各個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活性炭等負載硫正極材料容量較低、循環性能較差;碳納米管、石墨烯等負載硫正極材料,工藝復雜,流程繁瑣,成本較高,且不易于工業化生產。
現有技術中,Wang?Hailiang等(Wang,H.,Y.Yang,and?Y.Liang(2011).Graphene-Wrapped?Sulfur?Particles?as?a?Rechargeable?Lithium–Sulfur?Battery?CathodeMaterial?with?High?Capacity?and?Cycling?Stability.Nano?Letters11(7):2644-2647.)報道了一種石墨烯/硫復合材料做鋰硫電池正極,組成的電池50次循環后,放電比容量仍穩定在600mAh/g以上。雖然石墨烯/硫復合材料與其它材料復合硫相比,電性能優勢明顯,但因成本高,操作復雜,工藝流程冗長,仍不能實現工業化生產。李永等(李永、董曉雯、趙宏濱等.硫/有序介孔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硅酸鹽學報,2011,04:0572-0576)報道了一種用模板法合成有序介孔碳材料,這種材料與硫復合,電性能首次放電容量達1430mAh/g,50次循環后仍穩定在500mAh/g以上。雖然硫/有序介孔碳復合材料與其他復合材料相比首次放電容量優勢明顯,但硫總含量不高,循環穩定性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鋰硫電池用正極復合材料,解決現有鋰硫電池用正極材料循環穩定性差、成本較高的問題。
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鋰硫電池用正極復合材料,包含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膨潤土4份、單質硫3~6份。
所述單質硫為升華硫。
所述膨潤土為活性白土、天然漂白土、有機膨潤土、鋰基膨潤土、鈣基膨潤土、鈉基膨潤土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
一種上述的鋰硫電池用正極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1)基體材料預處理:取膨潤土進行干燥處理后球磨,得膨潤土細粉;
2)制備復合材料:將步驟1)所得膨潤土細粉與單質硫復合,即得正極復合材料。
步驟1)中所述干燥的溫度為50~80℃,時間為6~10h。
步驟1)中所述球磨的球料比為1:1~5(體積比),轉速為300~600r/min,球磨時間為2.5~6h。
步驟2)中所述復合的方法為機械球磨法、高溫固相法或液相法。
所述機械球磨法是將所述膨潤土細粉與單質硫在球料比為1:1~5(體積比)、轉速為300~600r/min的條件下球磨2.5~6h。
所述高溫固相法是將所述膨潤土細粉與單質硫混合并研磨均勻后,置于氣氛爐中,在150~160℃高溫下處理5~10h。
所述液相法具體包括下列步驟:
a.在90~100℃條件下,將單質硫溶解在有機溶劑中,得單質硫-有機溶液;
b.取所得膨潤土細粉加入單質硫-有機溶液中,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后,將有機溶劑蒸發完全并真空干燥。
步驟a中,所述有機溶劑為甲苯、二硫化碳中的任意一種或兩種。所述有機溶劑的用量為每1.0g單質硫用2~6ml有機溶劑。
步驟b中,所述攪拌的時間為2~6h。所述干燥的溫度為50~80℃,時間為6~10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師范大學,未經河南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7492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