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量提示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074867.1 | 申請日: | 2014-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100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7 |
| 發明(設計)人: | 杜慧;戚冬杰;王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M1/725 | 分類號: | H04M1/7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劉映東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區清***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量 提示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互聯網終端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量提示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鬧鐘是諸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電子書閱讀器之類的移動終端上常見的一種功能。?
在采用Android系統、iOS系統等智能操作系統的移動終端上,鬧鐘按時發出提醒的一個前提是移動終端必須要有足夠的電量。換句話說,如果移動終端的電量很低導致關機,則鬧鐘無法按時發出提醒。即便是關機鬧鐘,也需要移動終端自動在鬧鐘的提醒時刻之前由關機狀態變為開機狀態,鬧鐘才能正常發出提醒。?
發明人在實現本公開的過程中,發現相關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當用戶在使用移動終端看視頻或玩游戲時,很容易將移動終端使用至低電量狀態。移動終端在低電量狀態下待機至自動關機后,鬧鐘就無法按時發出提醒,導致用戶錯失重要日程或事務。?
發明內容
為克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公開提供一種電量提示方法及裝置。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電量提示方法,用于移動終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檢測電量值是否屬于預設的閾值范圍且是否設置有所述鬧鐘;?
如果所述電量值屬于預設的閾值范圍且設置有所述鬧鐘,則發出與所述鬧鐘有關的電量提示信息。?
可選地,所述檢測電量值是否屬于預設的閾值范圍且是否設置有鬧鐘,包括:?
獲取所述電量值;檢測所述電量值是否屬于預設的閾值范圍;如果所述電量值屬于預設的閾值范圍,檢測是否設置有所述鬧鐘;?
或,?
檢測是否設置有所述鬧鐘;如果設置有所述鬧鐘,獲取所述電量值;檢測所述電量值是否屬于預設的閾值范圍。?
可選地,所述檢測是否設置有所述鬧鐘,包括:?
檢測系統內核的預定路徑中是否包括鬧鐘提醒指令。?
可選地,所述發出用于與所述鬧鐘有關的電量提示信息,包括:?
發出單次所述電量提示信息;或,?
每隔預定時間間隔發出一次所述電量提示信息。?
可選地,所述檢測系統內核的預定路徑中是否包括鬧鐘提醒指令,包括:?
檢測所述系統內核的預定路徑中是否包括關機鬧鐘類型的鬧鐘提醒指令。?
可選地,所述發出與所述鬧鐘有關的電量提示信息,包括:?
每隔預定時間間隔發出一次所述電量提示信息。?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電量提示裝置,所述裝置包括:?
檢測模塊,用于檢測電量值是否屬于預設的閾值范圍且是否設置有所述鬧鐘;?
提示模塊,用于在所述電量值屬于預設的閾值范圍且設置有所述鬧鐘時,發出用于表示鬧鐘所需電量不足的電量提示信息。?
可選地,所述檢測模塊,包括:?
電量獲取單元,用于獲取所述電量值;電量檢測單元,用于檢測所述電量值是否屬于預設的閾值范圍;鬧鐘檢測單元,用于在所述電量值屬于預設的閾值范圍時,檢測是否設置有所述鬧鐘;?
或,?
鬧鐘檢測單元,用于檢測是否設置有所述鬧鐘;電量獲取單元,用于在設置有所述鬧鐘時,獲取所述電量值;電量檢測單元,用于檢測所述電量值是否屬于預設的閾值范圍。?
可選地,所述鬧鐘檢測單元,用于檢測所述系統內核的預定路徑中是否包括鬧鐘提醒指令。?
可選地,所述提示模塊,包括:單次提示單元或間隔提示單元;?
所述單次提示單元,用于發出單次所述電量提示信息;?
所述間隔提示單元,用于每隔預定時間間隔發出一次所述電量提示信息。?
可選地,所述鬧鐘檢測單元,包括:?
鬧鐘檢測子單元,用于檢測所述系統內核的預定路徑中是否包括關機鬧鐘類型的鬧鐘提醒指令。?
可選地,所述提示模塊,包括:?
間隔提示單元,用于每隔預定時間間隔發出一次所述電量提示信息。?
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過檢測電量值是否屬于預設的閾值范圍且是否設置有鬧鐘;如果電量值屬于預設的閾值范圍且設置有鬧鐘,則發出用于表示鬧鐘所需電量不足的電量提示信息;解決了相關技術中鬧鐘會因電量不足而無法正常發出提醒的問題;達到了只要用戶對電量提示信息做出適當處理,就可以避免因電量不足而導致鬧鐘無法正常發出提醒的現象發生。?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開。?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7486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