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輕量輪轂軸承組件及其組裝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71453.3 | 申請日: | 2014-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2528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1 |
| 發明(設計)人: | W·布藝星;S·加爾弗利;A·加隆;A·魯伊烏;L·斯果緹;C·P·A·維瑟斯 | 申請(專利權)人: | SKF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C19/02 | 分類號: | F16C19/02;F16C33/58;B60B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11105 | 代理人: | 葛飛 |
| 地址: | 瑞典***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輪轂 軸承 組件 及其 組裝 方法 | ||
1.一種輪轂軸承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輪轂(30),其由第一金屬材料以單件形成有:
圓柱部(31),其在軸向方向上延伸且具有圓柱外表面(39),以及
法蘭(32),其從圓柱部(31)的軸向外端(33)、在徑向向外方向上延伸;
軸承單元(20),包括:
外環(21),其提供用于與軸向外側的第一列滾動元件(22)和軸向內側的第二列滾動元件(23)相配合的兩條外滾道,
第一管狀內軸承環(24),其由第二金屬材料制成并且提供用于第一列滾動元件(22)的第一滾道(25)和內側的、軸向延伸的圓柱形空腔(42),以及
第二內環(27),其提供用于第二列滾動元件(23)的第二滾道(26),所述第二內環(27)被固定在所述第一管狀內軸承環(24)上;
圓柱形空隙(46),其形成在輪轂的外圓柱表面(39)和第一管狀內軸承環(24)的軸向圓柱形空腔(42)之間;以及
接合材料,其容納在空隙(46)內并且一體地結合至輪轂的外圓柱表面(39)以及第一管狀內軸承環(24)的軸向圓柱形空腔(42);
所述圓柱形空腔(42)提供:
軸向靠近法蘭(32)的部分(42a),其徑向過盈地與輪轂的外圓柱表面(39)的第一長度段(39a)連接,從而封閉或密封圓柱形空隙(46)的軸向外端;以及
軸向遠離法蘭(32)的部分(42b),其內直徑大于輪轂的外圓柱表面(39)的第二長度段(39b)的外直徑,其中第二長度段(39b)相對第一長度段(39a)軸向靠內,所述第二長度段徑向地面朝具有較大直徑的所述部分(42b)并與之間隔,并且與圓柱形空腔(42)的該較大直徑的部分(42b)限定出所述圓柱形空隙(46);
所述圓柱形空隙在其軸向內端是打開的,并且接合材料被引入到所述圓柱形空隙中并且圍繞所述輪轂的所述圓柱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轂軸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狀內軸承環(24)進一步提供:
徑向表面(43),其在軸向外端處,并且軸向地鄰接抵靠所述輪轂的法蘭(32);
軸向延伸部(28),其在軸向內側方向上延伸并且提供外圓柱表面(44);
徑向軸肩(45),其面朝軸向內側方向并且接合至所述外圓柱表面(44);
管狀端邊緣(29),其抵靠第二內環(27)的軸向內端的徑向表面(27a)、在徑向外側方向上塑性變形,從而相對于所述徑向軸肩(45)軸向地鎖止第二內環(27),并且軸向地預加載整個軸承單元(20)。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轂軸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材料是結構膠粘劑。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轂軸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材料是釬焊材料。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轂軸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屬材料是鋁合金,并且所述第二金屬材料是軸承級鋼。
6.一種輪轂軸承組件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1)提供輪轂(30),所述輪轂(30)由第一金屬材料(30)以單件形成有:
圓柱部(31),其在軸向方向上延伸且具有圓柱外表面(39),以及
法蘭(32),其從圓柱部(31)的軸向外端(33)在徑向向外方向上延伸;
a2)提供第一管狀內軸承環(24),其由第二金屬材料制成并且提供用于第一列滾動元件(22)的第一滾道(25)和內側的、軸向延伸的圓柱形空腔(42);
b)將第一管狀內軸承環(24)圍繞輪轂的圓柱部(31)布置,從而在輪轂的外圓柱表面(39)和第一管狀內軸承環(24)的軸向圓柱形空腔(42)之間限定出圓柱形空隙(46),所述圓柱形空隙在其軸向內端是打開的;
c)借助于容納在空隙(46)內的接合材料一體地接合所述輪轂和所述第一管狀內軸承環(24);
步驟b)包括以下步驟:通過輪轂的外圓柱表面(39)的軸向外側的長度段(39a)與圓柱形空腔(42)的軸向外側的部分(42a)之間的徑向過盈連接來密封空隙(46)的軸向外端;
所述接合材料被引入到所述圓柱形空隙中并且圍繞所述輪轂的所述圓柱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SKF公司,未經SKF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71453.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