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用于GPON系統(tǒng)單家庭單元型ONU端口能力識別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070840.5 | 申請日: | 2014-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127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21 |
| 發(fā)明(設計)人: | 胡攀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4 | 分類號: | H04L12/24;H04Q1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張靜潔;包姝晴 |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松***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gpon 系統(tǒng) 家庭 單元 onu 端口 能力 識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通信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GPON(Gigabit-capable?Passive?Optical?Networks吉比特無光源網絡,簡稱GPON)系統(tǒng)單家庭單元型(Single?Family?Unit,簡稱SFU)ONU(Optical?Network?Unit光網絡單元端口,簡稱ONU)的識別方法。
背景技術
GPON系統(tǒng)操作管理功能應支持對ONU的配置、故障、性能、安全等管理功能。ONU的操作管理功能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本地管理,一種是遠程管理。ONU遠程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ONU的端口管理,為了實現對ONU的端口進行配置管理,對ONU的端口能力的識別就顯得尤其重要,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遠程管理者常常無法看到遠端連接的ONU,無法通過實際外觀來確定ONU的端口能力。
當前常用的ONU端口能力識別方法能夠正確識別ONU端口能力的一個前提就是光線路終端(Optical?Line?Terminal,簡稱OLT)的軟件代碼中存儲有該款ONU的端口信息,以及存儲有ONU2-G?管理實體(Managed?Entity,簡稱ME)中供應商產品代碼(Vendor?product?code)屬性值到端口信息數據結構的映射關系。每增加對一種新ONU的支持,都需要修改OLT軟件代碼,增加該ONU對應的端口信息數據結構和映射關系,這種限制決定了當前的ONU端口能力識別方法只能對OLT廠家同一公司生產的ONU,以及該型號OLT互通調試過的ONU生效。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GPON系統(tǒng)單家庭單元型ONU端口能力識別方法;?該方法無需任何廠商信息,只需滿足主流GPON標準的SFU型ONU,均可以正確實現對ONU端口能力的識別,使得OLT與ONU的互通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用于GPON系統(tǒng)單家庭單元型ONU端口能力識別方法,其特點是,該方法包含如下步驟:
步驟1,光線路終端與光網絡單元之間建立光網絡終端管理控制信道;
步驟2,通過上述的光線路終端向上述的光網絡單元發(fā)出“上傳”命令;
步驟3,通過該光網絡單元向光線路終端回復“上傳響應”數據包;
步驟4,通過該光線路終端解析光網絡單元發(fā)出的“上傳響應”數據包,獲取“上傳總次數”;
步驟5,通過該光線路終端向上述的光網絡單元發(fā)出“再次上傳”命令;
步驟6,通過該光網絡單元向光線路終端回復“再次上傳響應”數據包;
步驟7,通過上述的光線路終端獲取并解析從光網絡單元發(fā)出的“再次上傳響應”數據包,分別提取以太網端口信息、有線電視接口信息;
步驟8,該光線路終端設置對所獲取的“再次上傳響應”數據包次數i?=i+1;
步驟9,通過上述的光線路終端判斷獲取的“再次上傳響應”數據包次數i是否小于“上傳總次數”;小于時,跳轉至步驟5;不小于時,識別過程結束,執(zhí)行步驟10;
步驟10,通過光線路終端分別提取所有的上述以太網端口信息獲得以太網端口的總數量及所有的上述以太網信息獲得有線電視接口的端口的總數量。
上述的步驟7包含如下步驟:
步驟7.1,上述的光線路終端獲取上述的光網絡單元發(fā)出的“再次上傳響應”數據包;
步驟7.2,上述的光線路終端獲取“再次上傳響應”數據包中“管理實體的屬性”字段表示為以太網口、有線電視接口對應的“再次上傳響應”數據包;
步驟7.3,通過該光線路終端分別解析“再次上傳響應”數據包中“管理實體的屬性”字段表示為以太網口、有線電視接口對應的數據包,設置接收到以太網口類型“管理實體的屬性”字段的“再次上傳響應”數據包數量m1=m1+1,設置接收到有線電視接口類型“管理實體的屬性”字段的“再次上傳響應”數據包數量m2=m2+1;
步驟7.4上述的光線路終端分別根據m1個“再次上傳響應”數據包、m2個“再次上傳響應”數據包中不同的“管理實體的實例屬性”字段,設置m1個“再次上傳響應”數據包中不同實例“管理實體的實例屬性”字段的實例數量n1=n1+1、設置m2個“再次上傳響應”數據包中不同實例“管理實體的實例屬性”字段的實例數量n2=n2+1,即分別確定以太網口的端口數量為n1、有線電視接口的端口數量為n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7084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