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純缽體苗水稻插秧機用凹凸輪盤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70423.0 | 申請日: | 2014-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71699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3-22 |
| 發明(設計)人: | 侍啟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侍啟華 |
| 主分類號: | A01C11/02 | 分類號: | A01C11/02 |
| 代理公司: | 連云港潤知專利代理事務所32255 | 代理人: | 王彥明 |
| 地址: | 222200 江蘇省連云***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純缽體苗 水稻插秧機 凹凸 輪盤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插秧機零部件,特別是一種純缽體苗水稻插秧機用凹凸輪盤。
背景技術
現有的插秧機普遍為平播式,即只能適用于將在平板秧盤上培育的秧苗撕開插播于田間,但是,此種方式培育的秧苗在秧盤上容易在根部交錯連接生長,在插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將秧苗的根部撕斷,這樣不利于秧苗的成長。
目前現有此種結構的插秧機只能用于平播,對于在秧盤內設置單獨缽體凹坑的秧苗不能自動取出,于是發明了一種專門用于自動取出單獨缽體凹坑里秧苗的機械手,機械手主要動力來源凹凸輪盤,他控制著機械手臂的所有動作,以往的凹凸輪盤動力輸出不到位,造成機械手有時捏雙苗,有時捏不到苗,向下放苗無力,放苗不到位,放苗過早,使得插秧機不能正常工作。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可保證插秧機正常工作的純缽體苗水稻插秧機用凹凸輪盤。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純缽體苗水稻插秧機用凹凸輪盤,其特點是:包括通過內花鍵套裝在插秧機傳動軸上的軸套和外設在軸套上的盤體,盤體的右側部分端面沿軸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一臺面Ⅰ,第一臺面Ⅰ的部分端面沿軸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二臺面Ⅰ,所述盤體的右側端面、第一臺面Ⅰ和第二臺面Ⅰ之間均通過斜面Ⅰ光滑連接,盤體的左側部分端面設有沿軸向向外延伸的第一臺面Ⅱ和沿軸向向內凹的第二臺面Ⅱ,所述盤體的左側端面、第一臺面Ⅱ和第二臺面Ⅱ之間均通過斜面Ⅱ光滑連接。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在盤體上設有減輕重量的配重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利用斜面Ⅰ光滑連接盤體右側端面、第一臺面Ⅰ和第二臺面Ⅰ,利用斜面Ⅱ光滑連接盤體左側端面、第一臺面Ⅱ和第二臺面Ⅱ,通過與插秧機左右機械手臂的配合,可自動取出缽體秧盤凹坑里的秧苗,避免了凹凸輪盤輸出不到位造成的機械手放苗不到位、放苗無力、放苗過早等現象,保證了插秧機的正常工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右視圖;
圖3為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純缽體苗水稻插秧機用凹凸輪盤,包括通過內花鍵套裝在插秧機傳動軸上的軸套1和外設在軸套1上的盤體2,盤體2的右側部分端面沿軸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一臺面Ⅰ3,第一臺面Ⅰ的部分端面沿軸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二臺面Ⅰ4,所述盤體的右側端面5、第一臺面Ⅰ3和第二臺面Ⅰ4之間均通過斜面Ⅰ光滑連接,盤體的左側部分端面設有沿軸向向外延伸的第一臺面Ⅱ7和沿軸向向內凹的第二臺面Ⅱ8,所述盤體的左側端面6、第一臺面Ⅱ7和第二臺面Ⅱ8之間均通過斜面Ⅱ光滑連接。在盤體上設有減輕重量的配重槽9。所述盤體的左側端面6控制插秧機機械手臂向上至秧箱內缽體苗根部相平衡工作,第一臺面Ⅱ7控制機械手臂向上抬起拔苗,所述盤體第一臺面Ⅰ3控制機械手半捏合于缽體秧苗直徑相等工作,第二臺面Ⅰ4控制機械手全捏合,所述盤體的第二臺面Ⅱ8使左側松開機械手臂向下運行,同時,盤體的右側端面5控制右側機械手全部打開放苗至預定位置。所述機械手臂向前取苗,向后運苗均通過連桿機構控制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侍啟華,未經侍啟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7042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