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口腔真菌抑菌劑及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69332.5 | 申請日: | 2014-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306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04 |
| 發明(設計)人: | 左渝陵;金釗;趙娟;周琳悅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4 | 分類號: | A61K36/9064;A61P1/02;A61P31/10;A61P1/12;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11137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口腔 真菌 抑菌劑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真菌抑菌劑,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和緩解口腔真菌感染的真菌抑菌劑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真菌是一種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胞結構比較完整,有典型的細胞核和完善的細胞壁。不含葉綠素,無根,莖,葉的分化。少數為單細胞真菌,多數為多細胞真菌,典型者兼有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產生各種形態的孢子。真菌比細菌大幾倍至幾十倍。可分單細胞和多細胞兩類。單細胞真菌呈圓形或卵圓形,如酵母菌、白假絲酵母菌(白色念球菌)、新生隱球菌。單細胞真菌以出芽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脫落成獨立個體。多細胞真菌由孢子出芽繁殖形成。大多長出菌絲和孢子,稱絲狀菌,又稱霉菌。各種絲狀菌長出的菌絲與孢子形態不同,這是鑒別真菌的重要標志。口腔真菌感染最常見的致病菌為假絲酵母菌屬,其中白假絲酵母菌和熱帶假絲酵母菌的致病力最強,也是假絲酵母菌屬最常見的致病菌。
口腔真菌感染可發生于口腔的任何部位,如唇部、舌部、軟腭、硬腭、扁桃體、腭垂、牙齦和咽部。常表現為炎癥局部的腫脹疼痛不適、潰瘍和紅斑以及味覺異常和口腔黏膜增生等。真菌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可廣泛流行,近年來隨著抗生素和免疫抑制藥物的應用,口腔真菌感染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對于口腔真菌感染西醫常選用口服抗真菌藥物制霉菌素、兩性霉素B、卡泊芬凈和氟胞嘧啶等,除口服藥物之外常常配合碳酸氫鈉、龍膽紫溶液進行局部治療。上述藥物雖然對口腔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療效,但也存在諸多不足,易引起腸胃道功能障礙、白細胞、血小板降低及轉氨酶升高等,而新型抗真菌藥如新型三哇類藥物伊曲康哇、氟代三哇類藥物氟康唑等克服了副作用問題,但價格均較為昂貴。因此,臨床需要療效確切而成本又較為低廉的新藥。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療效確切、成本低廉的口腔真菌抑菌劑,該口腔真菌抑菌劑是由以下原料及重量比組成:
茯苓10-50重量份,蒲公英10-40重量份,薏苡仁10-40重量份,杏仁5-35重量份,白蔻仁5-35重量份,法半夏5-35重量份,厚樸5-35重量份,淡豆豉3-30重量份,川芎3-30重量份,竹葉3-30重量份,通草3-30重量份,白花蛇舌草1-30重量份。
優選地,茯苓15-45重量份,蒲公英15-35重量份,薏苡仁15-35重量份,杏仁10-30重量份,白蔻仁10-30重量份,法半夏10-30重量份,厚樸10-30重量份,淡豆豉5-25重量份,川芎5-25重量份,竹葉5-25重量份,通草5-25重量份,白花蛇舌草3-25重量份。
優選地,茯苓20-40重量份,蒲公英20-30重量份,薏苡仁20-30重量份,杏仁15-25重量份,白蔻仁15-25重量份,法半夏15-25重量份,厚樸15-25重量份,淡豆豉10-20重量份,川芎10-20重量份,竹葉10-20重量份,通草10-20重量份,白花蛇舌草5-20重量份。
優選地,茯苓30重量份,蒲公英25重量份,薏苡仁25重量份,杏仁20重量份,白蔻仁20重量份,法半夏20重量份,厚樸20重量份,淡豆豉15重量份,川芎15重量份,竹葉15重量份,通草15重量份,白花蛇舌草15重量份。
優選地,茯苓20重量份,蒲公英15重量份,薏苡仁15重量份,杏仁10重量份,白蔻仁10重量份,法半夏10重量份,厚樸10重量份,淡豆豉5重量份,川芎5重量份,竹葉5重量份,通草5重量份,白花蛇舌草3重量份。
一種制備上述任一口腔真菌抑菌劑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S1:按上述組分及重量比稱取各原料;
S2:將原料混合均勻后,加入原料用5~6倍量的水浸泡1.5~2小時,浸泡完成后用水煎煮1~1.5小時,煎煮完成后過濾得到第一次水煎液;
S3:加入5~6倍量的水煎煮1~1.5小時,煎煮完成后過濾得到第二次水煎液;
S4:將第一次水煎液與第二次水煎液混合濃縮成浸膏,將浸膏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干膏;
S5:將S4步驟的干膏粉碎,加入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制備成藥學上常用的藥物制劑。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可以根據制藥領域的常規方法制備成任何一種藥劑學上所述的劑型;藥物組合物可以通過口服、吸入或腸外給藥等方式施用于患者。所述的藥學上常用的藥物制劑類型包括:口服給藥時使用的片劑、膠囊劑、丸劑、散劑、顆粒劑、糖漿、口服液等;在腸外給藥時使用的凍干粉針及注射液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中醫藥大學,未經成都中醫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6933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