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輻射交聯聚丙烯泡沫塑料及其連續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67498.3 | 申請日: | 2014-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7723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新峰;秦立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交聯輻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23/14 | 分類號: | C08L23/14;C08L53/00;C08L23/06;C08L23/08;C08J9/10;C08J3/24;C08J3/2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程皓 |
| 地址: | 3211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輻射交聯 聚丙烯 泡沫塑料 及其 連續生產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輻射交聯聚丙烯泡沫塑料的連續生產方法。其配方成份:聚丙烯、聚乙烯、發泡劑、交聯敏化劑、抗氧劑、輔助抗氧劑0.2~6、相容劑。通過將聚丙烯與聚乙烯、交聯敏化劑和除發泡劑外的其它助劑按比例混合均勻,共混造粒,再加入發泡劑共混造粒;再將上述的共混物粒子擠出壓光成型,擠出溫度為,壓光溫度為;然后將上述的擠出壓光成型物進行輻射交聯;最后將輻射交聯后的成型物在室溫~200℃的預熱區預熱,然后在200℃~300℃完成發泡成型。優點為:輻射交聯提高了PP熔體強度,消除了化學交聯引發劑易殘留對產品性能的影響;分步混煉、擠出造粒,解決了普通聚丙烯熔體強度低,加工溫度與化學發泡劑初始分解溫度相差小,難以加工成穩定的泡沫聚丙烯的難題,同時抑制了輻射交聯時聚丙烯的降解;可以實現工業化批量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輻射交聯發泡材料的生產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輻射交聯聚丙烯泡沫塑料及其連續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通用聚丙烯材料可發性較差,其適宜發泡的粘度和溫度范圍較窄。因此,為提高聚丙烯材料的可發泡性和加工穩定性,通常采用交聯工藝來提高體系的熔體強度,以適應聚丙烯發泡的要求。
以往,常采用化學交聯工藝來制備發泡聚丙烯。例如日本專利日特開昭61-143449提供了一種制備方法:先將聚丙烯樹脂與有機過氧化物熔融混煉,得到部分交聯的聚丙烯樹脂;然后將部分交聯的聚丙烯樹脂或其混合物與揮發性發泡劑混合,送入擠出機進行擠出發泡。但是,這種方法工藝復雜、控制困難,且制品中有殘留的交聯引發劑,對產品的老化性能有影響。
近年來有些公司開始采用輻射交聯工藝來制備發泡聚丙烯。如中國專利CN1131277C提供了一種輻射交聯聚丙烯發泡材料的制備方法,但該專利使用的聚丙烯樹脂為一種特制的耐輻照聚丙烯,要求輻射交聯后的片材放置一段時間才能進行發泡,周期較長,且只能生產實施例中所列舉的尺寸很小的發泡片材,規模化生產比較困難。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能工業化連續生產的輻射交聯聚丙烯泡沫塑料。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工業化連續生產的輻射交聯聚丙烯泡沫塑料生產方法。
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如下:
輻射交聯聚丙烯泡沫塑料,以重量份計各組分和配比如下:
其中聚丙烯加聚乙烯為100份,聚丙烯樹脂為無規共聚聚丙烯或嵌段共聚聚丙烯,熔融指數為0.1g/10min~10g/10min,聚乙烯為包含但不限于LDPE、LLDPE、mLLDPE、HDPE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物,熔融指數為0.1g/10min~10g/10min,交聯敏化劑是一種二官能團或多官能團化合物,包含但不限于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二羥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DMPDMA)、三烯丙基異氰脲酸酯(TAIC)、異氰脲酸三烯丙酯(TAC)、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DEGDMA)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添加量為基體樹脂重量的0.1-5%,優選1-3%,相容劑包含但不限于SBS、EPDM、SEBS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添加量為基體樹脂重量的0.210%,優選為0.55%,發泡劑要求分解溫度在185~270℃,包含但不限于偶氮二甲酰胺(AC)、偶氮二甲酸鋇、對甲苯磺酰氨基脲(TSSC)、草酰肼(OXH)、N,N‘-二亞硝基五次甲基四胺(發泡劑H)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或偶氮二甲酰胺(AC),添加量為基體樹脂重量的1%-20%,優選為3%-15%,發泡材料的倍率為5~30倍;
本發明優選的組分和配比可以為以重量份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交聯輻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交聯輻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6749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