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波式潛流人工濕地景觀水體處理系統及其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66877.0 | 申請日: | 2014-0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642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曉歐;許吟波;趙楠;彭森;趙新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C02F3/3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張宏祥 |
| 地址: | 30007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潛流 人工 濕地 景觀 水體 處理 系統 及其 方法 | ||
1.一種波式潛流人工濕地景觀水體處理系統,包括水泵、調節池、進水管、出水管和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的出水端連接有調節池(2),調節池(2)分別通過進水管A(6)、進水管B(8)及進水管C(10)與波式潛流人工濕地A(3)、波式潛流人工濕地B(4)和波式潛流人工濕地C(5)相連接,波式潛流人工濕地的出水管A(7)、出水管B(9)、出水管C(11)匯總到跌水出水口(12);?
所述波式潛流人工濕地A(3)、波式潛流人工濕地B(4)和波式潛流人工濕地C(5)的結構特征完全相同,波式潛流人工濕地的進水管A(6)、進水管B(8)及進水管C(10)的端口分別橫向設置有布水管A(13)、布水管B(14)和布水管C(15);布水管A(13)管壁的下方設置有兩排布水孔(30),布水孔(30)與布水管A(13)的截面圓心水平線成45°交錯排列,布水管A(13)中間位置的布水孔直徑最大,其它布水孔的直徑由中間向兩端依次減小,每排的每兩個布水孔(30)的中心距為100mm;?
波式潛流人工濕地A(3)內設置有下隔板A(25)、上隔板A(26)及下隔板B(27)、上隔板B(28),將波式潛流人工濕地A(3)分割為5部分,每兩隔板之間設置有填料(31),填料(31)的上面種植有植物(32);波式潛流人工濕地A(3)靠近出水管A(7)的一側設置有出水堰(29),出水堰(29)與波式潛流人工濕地A(3)的池壁之間構成出水池(33);出水堰(29)的堰頂距離濕地床體頂端即距離池壁頂端30cm;上隔板A(26)與上隔板B(28)的頂部與濕地床體頂端齊平,其下部距離濕地底部15cm;下隔板A(25)與下隔板B(27)距離濕地床體頂端30cm;?
該處理系統通過閥門A(16)、閥門B(17)、閥門C(18)、閥門D(19)、閥門E(20)、閥門F(21)、閥門G(22)、閥門H(23)和閥門I(24)控制進水、出水的流量;?
當閥門H(23)和閥門I(24)關閉,其余閥門全部開啟時,波式潛流人工濕地A(3)、波式潛流人工濕地B(4)和波式潛流人工濕地C(5)并聯運行;當關閉閥門D(19)、閥門E(20)、閥門G(22),其余閥門全部開啟時,波式潛流人工濕地A(3)、波式潛流人工濕地B(4)并聯后再與波式潛流人工濕地C(5)串聯運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波式潛流人工濕地景觀水體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池(2)設置有曝氣、增氧及去除異味的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波式潛流人工濕地景觀水體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池(2)為8×8×1.5m的鋼筋混凝土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波式潛流人工濕地景觀水體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式潛流人工濕地A(3)、波式潛流人工濕地B(4)和波式潛流人工濕地C(5)均為15×15×1.5m的鋼筋混凝土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波式潛流人工濕地景觀水體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池(2)中最低水位高于波式潛流人工濕地0.1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波式潛流人工濕地景觀水體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31)的底部為承托層,承托層設置有粒徑為7-8cm的大粒徑礫石,填裝高度為40cm;承托層的上面為主填料層,主填料層設置有頁巖和石灰石,粒徑為2.5-3.5cm,填充高度為60cm,頁巖與石灰石體積比為7:3,二者均勻混合;為防止管道堵塞,在頁巖上面填充高度為20cm的大粒徑礫石。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波式潛流人工濕地景觀水體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池(33)的尺寸為長1m、寬15m、高1.5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波式潛流人工濕地景觀水體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孔(30)的直徑,在布水管A(13)中間位置的為12mm,由中間位置向兩端依次減小至9mm。?
9.權利要求1所述的波式潛流人工濕地景觀水體處理系統的處理方法,步驟如下:?
(1)經過水泵(1)將河道中被污染的河水提升進入調節池(2),調節水質與水量,同時在調節池(2)中進行曝氣、增氧并去除異味;?
(2)經過調節池(2)處理后的河水,通過進水管A(6)、進水管B(8)、進水管C(10),再通過布水管A(13)、布水管B(14)、布水管C(15)分別自流進入波式潛流人工濕地A(3)、波式潛流人工濕地B(4)和波式潛流人工濕地C(5);當處理水量較多時,在保證出水水質的前提下,閥門H(23)和閥門I(24)關閉,其余閥門全部開啟,波式潛流人工濕地A(3)、波式潛流人工濕地B(4)和波式潛流人工濕地C(5)并聯運行;當進水水質變差時,關閉閥門D(19)、閥門E(20)、閥門G(22),其余閥門全部開啟,波式潛流人工濕地A(3)、波式潛流人工濕地B(4)并聯后再與波式潛流人工濕地C(5)串聯運行;?
(3)污水通過波式潛流人工濕地的上隔板、下隔板形成若干個串聯的上下行流交替的水流方式,多次經過濕地內部具有不同處理特性的填料(31),與人工濕地系統中、下層的微生物和填料充分接觸,增加污水在濕地內部的水力停留時間,同時水流的上下運動,更多地將溶解氧帶入中、下層,使得有機營養物質得到充分降解并顯著地促進磷的沉積;由于污水反復上下交替使污水反復進行厭氧-好氧過程,是典型的A/O工藝,有利于氮的去除;再由于填料中加入石灰石,釋放出Ca2+使污水磷素能夠生成不溶性磷酸鈣鹽的沉積,從而提高磷的去除率;該波式潛流人工濕地景觀水體處理系統采用間歇布水方式,使系統處于淹水、落干交替狀態,以保證微生物獲得充足的氧氣,從而提高氮的去除率。?
(4)出水池(33)采用出水堰(29)淹沒出流方式,經系統處理后的河水由跌水出水口(12)回流入河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6687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設有自動封閉門的小便斗
- 下一篇:一次性穿著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