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鉀長石分解脫硅制取可溶鉀的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065930.5 | 申請日: | 2014-0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379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23 |
| 發明(設計)人: | 謝超;曾召剛;高文遠;湯建良;鄭賢福;劉雨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化工部長沙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22B3/12 | 分類號: | C22B3/12;C22B26/10 |
| 代理公司: | 長沙星耀專利事務所 43205 | 代理人: | 寧星耀;許伯嚴 |
| 地址: | 410116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長石 解脫 制取 可溶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低溫分解鉀長石的工藝,尤其是涉及一種水熱堿法低溫分解鉀長石的工藝。
背景技術
我國鉀鹽礦資源貧乏,但鉀長石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儲量大,且含鉀量較高,一般大于10%(以氧化鉀計),是進行綜合利用生產鉀鹽的較理想原料。鉀長石礦是Si-Al-O架狀結構,其分子式為K[AlSi3O8],它的組成是網狀結構,極其穩定,常溫常壓下幾乎不被酸、堿所分解,因此,鉀長石的開發利用受到限制。
分解鉀長石是鉀長石開發利用的前提與關鍵,如何將非水溶性鉀轉化成可溶性鉀資源是該領域研究的主要課題。目前,比較經典的分解鉀長石方法為高溫煅燒,但該方法能耗高,雖然通過添加助劑可降低溫度,但很少有低于800℃的。另一種分解方法是含氟體系分解法,利用氫氟酸的強腐蝕性分解鉀長石,但該方法助劑消耗量大,設備材質要求高,同時環保壓力巨大。
目前,有采用堿液作為分解原料,在較低溫度下分解鉀長石的研究,如煙臺大學劉偉等采用鉀長石與堿按一定比例進行低溫(105~380℃)水熱反應,通過堿破壞鉀長石內部的晶格結構,使難溶鉀鹽析出。但在反應中硅也會被堿溶出,因此反應需要復雜的后續除硅過程,工藝流程較長。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分解鉀長石工藝的不足,提供一種鉀長石分解脫硅制取可溶鉀的工藝,采用本發明分解鉀長石的同時,將硅沉淀在固相中,獲得較純的可溶性鉀。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鉀長石分解脫硅制取可溶鉀的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將鉀長石通過磨礦使其細度降至-50~-400目(優選-100~-150目);
(2)將步驟(1)所得鉀長石粉與沉硅試劑、強堿溶液按質量比鉀長石粉︰沉硅試劑︰強堿溶液=1︰0.1~3︰0.2~4混合均勻;?
所述沉硅試劑為CaCl2、Ca(NO3)2、CaO或這些化合物的5wt%~60wt%的溶液;
所述強堿溶液的質量濃度優選為10%~60%;
所述強堿溶液優選為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鉀溶液、碳酸鈉溶液或碳酸鉀溶液;?
(3)將步驟(2)所得混合物在反應罐中進行水熱反應,所述水熱反應條件為:反應溫度為100℃~300℃(優選200~250℃),壓力為0.1MPa~6MPa(優選2MPa~4MPa),反應時間為1h~24h(優選4h~8h);?
(4)將經步驟(3)反應后的物料固液分離,得到可溶性鉀溶液。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工藝流程簡單,分解溫度較低,焙燒時間短,能耗低,生產成本低,經濟效益好;(2)分解母液可做為后續提鉀原料;(3)所選用試劑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對環境污染小。
本發明利用硅酸根離子與鈣離子結合生成難溶的硅酸鈣沉淀的原理,將硅沉淀在反應后的渣中,可得到組成簡單的可溶性鉀母液,大大簡化了后續提鉀工藝,具有極大的實際應用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本實施例包括以下步驟:
(1)將鉀長石磨細至-100目;
(2)將步驟(1)所得鉀長石粉與CaCl2粉末、濃度為10wt%的NaOH溶液按質量比1:0.2:1混合均勻;
(3)將步驟(2)所得混合物在反應罐中加熱至300℃進行水熱反應,壓力為6MPa,反應時間為4h;
(4)將經步驟(3)反應后的物料固液分離,得到可溶性鉀溶液。
本實施例中鉀溶出率為95wt%,硅溶出率為3wt%,鉀的溶出率高,硅溶出較少。
實施例2
本實施例包括以下步驟:
(1)將鉀長石磨細至-100目;
(2)將步驟(1)所得鉀長石粉與CaCl2粉末、濃度為40wt%的NaOH溶液按質量比1:0.4:1混合均勻;
(3)將步驟(2)所得混合物在反應罐中加熱至200℃進行水熱反應,壓力為4MPa,反應時間為4h;
(4)將經步驟(3)反應后的物料固液分離,得到可溶性鉀溶液。
本實施例中鉀溶出率為94wt%,硅溶出率為0.5wt%,鉀的溶出率高,硅溶出較少。
實施例3
本實施例包括以下步驟:
(1)將鉀長石磨細至-100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化工部長沙設計研究院,未經化工部長沙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6593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