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采用兼氧膜生物反應器處理食品加工廢水的方法及兼氧膜生物反應器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064887.0 | 申請日: | 2014-0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642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8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華瓊;劉曉艷;李紅兵;王倩;顧玲鋒;陳婷茹;張新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C02F103/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 地址: | 200444***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采用 兼氧膜 生物反應器 處理 食品 加工 廢水 方法 | ||
1.一種采用兼氧膜生物反應器處理食品加工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對食品加工廢水進行預處理,去除廢水中粗大雜質和懸浮物;
b.?經過在上述步驟a中預處理后的廢水進入調節(jié)池,進行水質水量的調節(jié)設置;
c.?經過在上述步驟b中調節(jié)后的廢水進入兼氧膜生物反應器進行生物處理,在兼氧膜生物反應器中的反應區(qū)內,廢水連續(xù)交替經過好氧區(qū)-兼氧區(qū)-厭氧區(qū),在進行污染物生物降解和轉化的同時實現(xiàn)厭氧氨氧化脫氮;
d.?經過在上述步驟c中處理后的清水進行出水回用或排放。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采用兼氧膜生物反應器處理食品加工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驟c中,使兼氧膜生物反應器的膜組件中下部好氧區(qū)溶解氧濃度保持在2~3.5mg/L,使中下部以外的兼氧或厭氧區(qū)域溶解氧濃度低于0.3mg/L。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采用兼氧膜生物反應器處理食品加工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驟c中,控制兼氧膜生物反應器系統(tǒng)的反應區(qū)內的活性污泥濃度為3000~8000mg/L,使兼氧膜生物反應器水力停留時間為5~7小時。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種所述采用兼氧膜生物反應器處理食品加工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兼氧膜生物反應器內形成以兼性菌為主,好氧與兼性菌共存的菌相形態(tài)。
5.一種實施權利要求1所述采用兼氧膜生物反應器處理食品加工廢水的方法的兼氧膜生物反應器,包括生化反應容池(Ⅱ)及安裝在其中的膜組件(3)和曝氣頭裝置(5),所述曝氣頭裝置(5)設置于所述膜組件(3)的下方,來自調節(jié)池高位水槽(Ⅰ)的經過初步處理的廢水通過帶有進水閥(1)和流量計(2)的水管輸送到所述生化反應容池(Ⅱ)內,在所述生化反應容池(Ⅱ)外設置空氣泵(7),所述空氣泵(7)通過帶空氣閥(6)的輸氣管道向曝氣頭裝置(5)輸送空氣,所述空氣泵(7)、所述空氣閥(6)、所述曝氣頭裝置(5)及相互連接的輸氣管道組成曝氣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化反應容池(Ⅱ)中的反應區(qū)(10)內,廢水連續(xù)交替經過好氧區(qū)-兼氧區(qū)-厭氧區(qū),在進行污染物生物降解和轉化的同時實現(xiàn)厭氧氨氧化脫氮,在反應區(qū)(10)的上部形成清水區(qū)(9),在所述生化反應容池(Ⅱ)的側壁上安裝液位計(4),所述液位計(4)與水泵(8)的控制器信號連接,經過膜生物反應處理后,當所述液位計(4)檢測到所述生化反應容池(Ⅱ)內的水量達到容量限值時,所述水泵(8)開始工作,從反應區(qū)(10)的上部形成清水區(qū)(9)通過出所述水泵(8)增壓出水,并收集到后續(xù)的清水池(Ⅲ)中。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兼氧膜生物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化反應容池(Ⅱ)中的反應區(qū)(10)內,形成以兼性菌為主,好氧與兼性菌共存的菌相形態(tài),形成兼氧膜生物反應凈化系統(tǒng)。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兼氧膜生物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泵(7)還通過帶空氣流量控制閥(G3)的另一條輸氣管道向所述清水池(Ⅲ)中輸送空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大學,未經上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6488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