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后張預應力地下連續墻及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64101.5 | 申請日: | 2014-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3531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03 |
| 發明(設計)人: | 柴信眾;劉進生;申立明;王玉紅;鄭建民;林恒彥;舒寧;田自民;趙明時;王懷;魏方平;凌平;徐德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天津深基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2 | 分類號: | E02D29/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12108 | 代理人: | 呂志英 |
| 地址: | 300222 天***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預應力 地下 連續 施工 方法 | ||
1.一種后張預應力地下連續墻,該地下連續墻包括有固定端錨具、張拉端錨具、預應力鋼筋(11)、波紋管(10)、鋼筋籠(14)及地連墻混凝土(1);
所述固定端錨具包括有固定端錨板(2)、固定端錨墊板(3)、固定端夾片(4)、固定端螺旋筋(5),固定端錨板(2)有錐孔,與固定端夾片(4)配合,利用錐孔的楔緊將預應力鋼筋(11)錨固,固定端錨墊板(3)和固定端螺旋筋(5)共同組成固定端錨板(2)下受力構件,以滿足承載和傳遞預應力的要求;其特征是:
所述張拉端錨具包括有張拉端錨板(6)、張拉端錨墊板(7)、張拉端夾片(8)、張拉端螺旋筋(9),其連接方式與固定端錨具相同;所述波紋管(10)中安置一道通長的壓漿孔道(12),預應力鋼筋(11)從波紋管(10)中穿過,鋪設并固定在鋼筋籠(14)上之后,預應力鋼筋(11)兩端再分別固定到固定端錨具和張拉端錨具上,鋼筋籠(14)和波紋管(10)外周填充有地連墻混凝土(1),這樣就形成后張預應力地下連續墻。
2.一種后張預應力地下連續墻的施工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采用地連墻成槽設備開挖槽段;
2)在鋼筋籠平臺上加工鋼筋骨架,安裝固定端錨具、張拉端錨具,同時鋪設并固定預應力鋼筋(11)及波紋管(10),并依據上述結構而形成后張預應力地下連續墻;
3)起吊并下放鋼筋籠(14),此時預應力鋼筋(11)也會隨著鋼筋籠(14)下放到槽段內;
4)使用卷揚機(19)在導墻(20)上方對預應力鋼筋(11)施加初始預應力,待預應力鋼筋(11)伸直即停止施加預應力,并將預應力鋼筋(11)固定在距離其最近的相鄰主筋(16)上,以保證預應力鋼筋(11)在混凝土澆注前處于設計的位置上;
5)在所述槽段內進行水下澆注地連墻混凝土(1),對固定端錨板(2)和張拉端錨板(6)的至少2m范圍內即固定端混凝土澆注加強區(L10)、張拉端混凝土澆注加強區(L9)澆注的混凝土提高一個標號,同時在所述固定端錨板(2)和張拉端錨板(6)的至少2m范圍內即固定端混凝土澆注加強區(L10)、張拉端混凝土澆注加強區(L9)澆注地連墻混凝土(1)的速度小于其它位置水下澆注地連墻混凝土(1)的速度,以保證固定端錨板(2)和張拉端錨板(6)受力范圍內混凝土的質量,通過此步驟即完成了地連墻混凝土的澆注施工;
6)所述地連墻的頂部超灌混凝土部分鑿除,以剔除頂部混凝土存在的沉渣或浮漿;
7)通過千斤頂(18)向預應力鋼筋(11)施加預應力,預應力鋼筋(11)的張拉只能在一端實施;
8)后張預應力地下連續墻的孔道灌漿預先安置一道通長的壓漿孔道(12),并在頂端預留幾道排氣孔道(15),通過壓漿孔道(12)內進行孔道灌漿,以保證水泥漿能夠充分包裹預應力鋼筋(11);
9)封閉混凝土錨頭,此時完成一幅后張預應力地連墻的施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天津深基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天津深基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64101.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水質監測系統
- 下一篇:網絡型溫濕度采集器





